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2年第9期
编号:11036480
针灸防治肝癌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日 《中国针灸》 2002年第9期
     [摘 要] 概述近20年来采用针刺、艾灸、穴位注射及穴位敷贴对肝癌、肝癌疼痛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现状,并结合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一评述和探讨,旨在为针灸防治肝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主题词] 肝肿瘤/针灸疗法;肝肿瘤/预防和控制

    Surve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Yang Yunkuan, Diao Canyang, Hu Youping, et 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Sichuan 610075, China)

    [Abstract] Review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udies
, http://www.100md.com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liver cancer, pain of liver cancer, and its

    complications with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cupoint-injection and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recent 20 years, and comment and study on its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dir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ep study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acup ther; Liver Neoplasms/prev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发病每年约100万例。我国为高发区之一,世界每年新增病人的40%~50%发生在我国。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肝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城市和农村都为第2位,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约占世界肝癌死亡数的45%。目前常用的手术、放化疗、药物介入疗法,对患者身心都造成不同程度伤害,并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不利于进一步治疗和术后的康复,甚至因此而加速死亡。而针灸作为一种无副作用,且对手术及放化疗的副作用有良好治疗和预防作用,无创、价廉、易接受、易推广、无成瘾性,并且能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抗癌疗法,而日益受到重视。现将1980年以来针灸防治肝癌的有关文献作一评述。

    1 临床治疗

    1.1 针灸对肝癌的治疗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目前有关临床单纯运用针灸治疗肝癌的报道几乎没有,仅有少量报道运用针灸配合中药及穴位注射治疗。陈氏[1]对34例肝癌患者采用针刺百会、双侧胃区(头部皮针)、内关、三阴交、肝俞、肾俞、命门、阿是穴轮流捻转3次后退针,配合20%~50%胎盘注射液注射足三里、大椎、阿是穴,配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后,有2例占位性病变消失,3例带病但毫无症状,正常操持家务劳动,全部患者疼痛均缓解。认为晚期原发性肝癌能用针刺及穴位注射胎盘注射液综合中西药对症治疗,达到近期治愈或延长生命。黄氏[2]7年来,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针补肾俞、足三里,泻支沟,3~4天1次,并对症配合中药治疗肝癌,较其之前单用中药治疗疗效有明显提高,症状改善消除较前明显,生存期延长,部分病人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明显下降,极少部分甚至达到正常,癌肿瘤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并有出现癌消失的病例。田氏等[3]运用温针灸治疗包括肝癌在内的106例恶性肿瘤,主穴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选用石氏艾灸(补益型)对患者进行了临床症状及肿瘤免疫调节因子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温针灸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虚劳症状,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降低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水平;并可提高NK、IL-2含量,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1.2 针灸对肝癌疼痛的止痛作用

    徐氏等[4]对43例肝癌腹痛患者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法针刺双侧足三里,总有效率88.37%。认为此法可代替止痛药物及麻醉药物,无副作用,病人易接受,不成瘾,见效快,不仅缓解疼痛持续时间长,并能改善症状,增强机体抗癌免疫功能。陈氏[5]针刺百会、内关、阴陵泉、阳陵泉,结合用胎盘注射液进行足三里、大椎穴位注射,治疗肝癌等各种癌痛25例,认为此法有延长生命的效果。熊氏[6]针刺主穴肝炎点、足三里配阳陵泉、期门、章门、三阴交治疗11例肝癌疼痛患者,止痛效果佳,止痛维持时间可达10余小时。孙氏等[7]采用齐刺留针法用75 mm毫针于天应穴左侧30~40 mm处并排埋3根针治疗肝癌疼痛80例,总有效率96.2%,认为此法可提高肝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徐氏等[8]应用针刺足三里穴治疗包括肝癌(23例)在内的各种癌性腹痛,其中对肝癌腹痛的止痛有效率为87%。章氏等[9]将90例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癌症病人(包括16例肝癌患者)分成针刺组、中药组和西药组进行对照,针刺组选取主穴合谷、内关,配合相应的配穴和背俞穴。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65.22%和31.82%。说明针刺和中药镇痛优于西药止痛,针刺和中药结合治疗癌症疼痛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肖氏[10]取肝俞、脾俞及胁下压痛点,以1.5寸毫针向脊椎微斜刺背俞并接电针,共治疗50例肝癌患者。结果:23例达Ⅰ级(病人可以忍受疼痛,不影响睡眠);Ⅱ级2例(中度疼痛,能短暂忍受,影响睡眠)。廉氏等[11]采用耳穴胆石治疗机将电刺激夹中的导电棉用麝香舒活灵药液浸泡,分别夹于双侧肝区、神门穴,治疗肝癌疼痛6例均有效。柯氏[12]报道盛国荣教授创制的癌痛散治疗肝癌、肺癌20多例,肝癌敷于期门穴。结果20多例患者敷后均有止痛之效,一般用药3次,疼痛可获不同程度减轻,3天后得以基本止痛。
, 百拇医药
    1.3 针灸对肝癌手术及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作用

    韩氏等[13]采用氯丙嗪注射液于双侧内关穴各注入0.3~0.5 ml,每日1次。共治疗33例肝癌介入术后呃逆患者,其中31例症状消失,1例次数减少,总有效率为97%。杨氏[14]采用胃俞穴注射治疗肝癌“介入”后呃逆40例,每穴用2%普鲁卡因2 ml和维生素B650 mg注射。结果:完全缓解30例,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1/2以上7例,有效率为92.5%。何氏[15]将21例在行介入性放射法插管化疗后出现呃逆的晚期肝癌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进行对照。针刺组取主穴:足三里、内关;配穴:太冲、脾俞、膻中等;按证之虚实而补泻后加电;顽固者加耳穴肝、脾、膈等。结果与药物组对照,有显著差异,提示针刺治疗化疗后呃逆有较好的效果。路氏[16]用中药敷贴穴位治疗包括肝癌在内的30例癌症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症。取穴: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等。其结果表明,该疗法不仅可以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升高,有效率达87%,而且还可缓解部分患者的胃肠反应,改善其睡眠和饮食,减轻疼痛,从而不仅为病人再次接受化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沐氏等[17]采用针刺内关穴治疗187例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TACE)中所致的并发症(恶心呕吐,有不同程度胸痛)。结果:针后,恶心呕吐于1 min内停止,胸痛迅速缓解93例;恶心呕吐于1~4 min内停止,胸痛明显减轻75例;恶心呕吐4~7 min停止,胸痛减轻,尚可忍受17例;总有效率为98.9%。刘氏等[18]将42例有消化道出血的肝癌病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止血剂垂体后叶素等。其中20例按照子午流注规律,于上午6~9时取单侧曲池和下巨虚行VitK3穴位注射,作为穴注组,另22例不再作其它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穴注组显效率为65%,对照组显效率为27%。认为用VitK3穴位注射后,临床止血疗效有了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晚期肝癌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刘氏[19]用VitB1于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各注射5 ml治疗肝癌术后尿潴留,隔日1次,3次后能自行排尿,但不很畅通,5次后排尿畅通,尿量增加。
, http://www.100md.com
    2 实验研究

    2.1 针灸治疗肝癌的作用机理研究

    翟氏等[20]采用在接种肝癌细胞株后的小鼠“关元”穴上艾灸2壮,隔日1次,6次后处死实验。实验显示艾灸“关元”穴可使接种肝癌细胞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维持在正常或较高水平。推测艾灸的刺激可能会通过神经传导至中枢,导致垂体及肾上腺髓质的肽类激素释放入血增加(包括Leu-enk和Met-enk),这些肽类激素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膜受体结合,进而影响免疫细胞功能,此可能是艾灸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的途径之一。有实验研究表明[21]:针刺可促进肝细胞的吸收、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解毒、呼吸及运输等功能,有加强肝细胞的机能活动,合成大量必需物质,以供机体调整修复之用。刘氏等[22]在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下巨虚穴上注入维生素K31ml,并于穴注前、穴注后15分、30分、60分,分别测定肝血流图变化。结果,注射后其血流图较注射前有了明显改变,由不规则的异常波形,重新转变为类似正常的三峰波,但整个波幅仍低于正常,提示肝循环有改善,肝内阻力也有所下降。翟氏等[23]以荷HAC癌(移植性肝癌)鼠为动物模型,艾灸“关元”进一步论证艾灸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在早期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了癌鼠的生存期。提高脾NK细胞毒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ADCC活性,并能提高脾淋巴细胞转化和分泌白细胞介素-2功能。明显稳定脾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提示艾灸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其抗肿瘤的重要机理。还表明,艾灸从整体上提高了机体抵御肿瘤侵蚀的能力。王氏等[24]通过对电热针治愈的荷肝癌小鼠再接种同种肿瘤的实验,观察机体的免疫状况。其实验结果表明,电热针治愈的荷肝癌小鼠获得了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抑制再接种肿瘤的生长,推测这种免疫力的增强机制之一是通过淋巴细胞实现的,并认为电热针在“软坚散结”“祛邪”的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扶助正气”。
, http://www.100md.com
    2.2 针灸对肝癌防癌抑癌研究

    有研究表明[25]针灸对提高免疫系统机能的调整功能是扶正的物质基础,又是除邪的物质条件,表明针灸“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理论是科学的,其调整功能是可靠的。叶氏等[26]以移植性肝癌(H22)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了艾灸“神阙”穴的抗癌作用,结果表明间日灸可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降低血清唾液酸量,肿瘤结节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艾灸组腋窝淋巴结癌细胞的侵犯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这说明艾灸“神阙”穴有抗癌细胞淋巴道转移的作用。桂氏等[27]采用肝癌腹水型肿瘤模型,观察艾灸对腹腔巨噬细胞、肝脏及肿瘤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鼠接种肿瘤后,巨噬细胞的活性降低,艾灸“关元”穴组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强。组织学观察艾灸组的肿瘤组织坏死程度轻,细胞分化程度较好,淋巴浸润较多,说明艾灸有抗肿瘤细胞的生长作用。刘氏等[28]用中剂量黄曲霉素B1(AFB1)诱发大鼠肝癌,隔药灸大鼠“肝俞”穴,观察致癌因子致癌过程,探讨免疫功能、致癌因子和艾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毒期,隔药灸能减轻AFB1所致的损害和GPT的升高;在增生期,能减少肝组织的异常增生,降低r-GT阳性细胞灶,抑制和延迟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在肝癌形成期,能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延迟肝癌发生,降低肝癌发生率。推测通过增加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促进AFB1的良性代谢,并调整免疫功能,加快CIC的清除,减轻肝毒害,抑制肝细胞异常再生与癌变,达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提示艾灸对肝癌高发区人群的预防和保健,对化学中毒的防护具有某种意义。邢氏等[29]用耳穴电特性测试微机系统,检测15例肝癌患者和38位健康者的20个耳穴。经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耳穴的电位、电阻和电容等电特性三变量具有反应肝癌病变的特异性,其中肝区最显著,14个穴位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电位具显著性的穴位最多,电容次之,电阻较少。为临床诊断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朱氏等[30]通过实验研究认为耳穴电特性三变量具有鉴别病变的特异性,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诊断应用前景。
, http://www.100md.com
    3 评述及展望

    3.1 针灸防治肝癌的优势

    (1)疗效明显 尤其对于肝癌疼痛的治疗现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与西药相比,针灸不仅止痛迅速,维持时间长,无成瘾性,而且在止痛同时有缩小瘤体,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特点。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痛苦,延缓其病情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针灸对于术后的白细胞降低,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为病人再次接受放化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对肝癌小鼠的实验室研究,表明针灸在治疗以及预防肝癌方面主要是着重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增强体内抗癌物质,解除免疫功能抑制,从而控制局部肿瘤的发展,通过协调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抑制肝细胞异常再生与癌变。

    (2)综合运用 目前临床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本病,突出了中医学的治疗特点,如:毫针针刺、艾灸、头针、耳针、穴位注射、穴位敷贴及针药合用等。多种不同方法的协同作用既能“祛邪”又能“扶正”。
, http://www.100md.com
    (3)安全简便 针灸疗法一直被公认为安全简便,在任何地区,几乎任何情况下都能操作。尤其现在一次性针灸针的使用,使得这种疗法更加安全,既无交叉感染的危险,也不会对身体有任何毒副作用。多项实验表明,在健康人的某些腧穴上进行针刺或艾灸,不会损伤机体,且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避免外邪的侵袭,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3.2 问题与对策

    (1)疗效标准 目前临床实验和研究中所使用的肝癌诊断的等级标准、疼痛等级标准和疗效标准并不统一,这对针灸治疗肝癌疗效的评定带来了一定困难,使得其疗效缺乏说服力。所以制定一套规范的等级标准并且在实验研究中严格按其执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基础研究 现有的研究多从针灸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着手,对针灸是如何或通过何种方式来抑瘤、使癌肿消失、穴位注射中穴位与药物间的作用、针灸与中药运用的各种关系等方面仍然有许多疑问,今后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仍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此外,肝癌的致癌因素中,针灸对黄曲霉素所致肝癌的研究已经开展,但还需继续深入;而乙肝病毒与肝癌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由于传染性疾病一直被列为针灸治疗的禁忌证,目前还缺乏有关针灸对乙肝病毒所致肝癌方面的研究,今后不妨从这方面着手进行一些预防及治疗的实验研究。
, http://www.100md.com
    (3)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肝癌运用的普遍性还远远不够,其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或在其它疗法已无效的时候作为替补,因此无论是样本含量,对照的设计,还是其研究的深度,与西医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建议今后尽量扩大样本含量,科学合理设计多项对照组,运用随机、双盲等方法使其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4 参考文献

    1 陈毓芬.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中国针灸,1989;9(3):27

    2 黄雅各.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22

    3 田菲,贾英杰,陈军,等.温针灸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微生物调控.针灸临床杂志,1999;15(5):48

    4 徐淑英,徐瞒英.癌性腹痛应用针刺足三里穴镇痛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7(1):22
, 百拇医药
    5 陈毓芬.针刺加穴位注射止癌痛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8;8(5):30

    6 熊家裕.针刺对肝癌止痛作用的观察.湖北中医杂志,1986;8(6);43

    7 孙亚林,于连荣.齐刺留针法治疗肝癌疼痛8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20(4):211

    8 徐淑英,刘尔林.针刺足三里穴治疗癌性腹痛69例临床观察.针刺研究,1991;16(3,4):244

    9 章梅,夏天,吴少华,等.针刺和中药对癌症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针刺研究,2000;25(1):64

    10 肖建华.针刺缓解癌痛50例观察.针刺研究,1994;19(3,4):139

    11 廉兰,曾晓蓉,曹均告,等.耳穴肝区电刺激对肝癌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四川中医,1994;12(2):54
, 百拇医药
    12 柯联才.盛国荣应用癌痛散外敷穴位治疗肝癌肺癌疼痛经验.浙江中医杂志,1991;26(1):34

    13 韩照予,马显振,张耀勇.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呃逆33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50

    14 杨有芳.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后呃逆.新中医,1997;29(6):24

    15 何扬子.针刺治疗肝癌插管化疗后呃逆16例.针灸学报,1992;8(4):8

    16 路玫.穴位敷贴治疗癌症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针刺研究,1998;23(2):115

    17 沐榕,郑曲彬,杨维竹,等.针刺内关对肝癌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0):611
, 百拇医药
    18 刘鲁明,于尔辛.维生素K3穴位注射在肝癌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中国针灸,1989;9(1):9

    19 刘希茹.穴注治疗肝癌介入治疗后尿潴留1例.针灸临床杂志,1998;14(8):51

    20 翟道荡,陈汉平,孔宪涛.艾灸“关元”抗小鼠移植性肝癌作用及调节免疫功能机制.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138

    21 袁德霞,付志良,应国华,等.针刺镇痛对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针刺研究,1987;12(1):54

    22 刘鲁明,王磊,袁小林,等.穴位注射对肝癌患者肝血流图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0;9(1):4

    23 翟道荡,李鼎,王瑞珍,等.艾灸“关元”穴抗小鼠移植型肝癌(HAC)的神经免疫学研究.针灸学报,1991;7(3):10
, 百拇医药
    24 王鼎,王玉华,哈斯,等.电热针治愈的荷癌小鼠对再接种同种肿瘤的抗御作用.针灸学报,1990;6(2):1

    25 金安德.针灸对免疫机能的调整功能.针刺研究,1986;11(4):315

    26 叶向荣,张素芬,张丹,等.艾灸神阙穴抗癌的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32):29

    27 桂金水,朱凌云,许鸣,等.艾灸抗小鼠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针灸学报,1990;6(8):1

    28 刘自力,陈汉平.隔药灸预防黄曲霉素B1致大鼠肝癌实验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138

    29 邢剑秋,胡智慧,俞明,等.耳穴电特性反应肝癌病变特异性的实验研究.江苏中医,2000;21(12):52

    30 朱兵,陈巩荪,许瑞征.耳郭穴位电学特性的研究.中国针灸,1999;19(6):355

    (收稿日期:2001-12-28,马兰萍发稿), http://www.100md.com(杨运宽 刁灿阳 胡幼平 金荣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