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3年第2期
编号:11036368
针刺手部全息穴治疗偏头痛88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日 《中国针灸》 2003年第2期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笔者采用针刺手部全息穴治疗偏头痛,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8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5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4岁,14~30岁20例,31~49岁46例,50岁以上22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88例患者均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2 治疗方法

    主穴:手部第二掌骨桡侧和第五掌骨尺侧的全息穴位头穴。

    配穴:肝阳型头痛加第二掌骨桡侧和第五掌骨尺侧的肝胆穴、肾穴;肾虚型头痛加第二掌骨桡侧和第五掌骨尺侧的肾穴;血虚型头痛加第二掌骨桡侧和第五掌骨尺侧的脾胃穴、肾穴;痰浊型头痛加第二掌骨桡侧和第五掌骨尺侧的肺穴、脾胃穴、肾穴;瘀血型头痛加第二掌骨桡侧和第五掌骨尺侧的脾胃穴、肝胆穴。

    操作: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8号1寸毫针快速捻转进针,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深度为0.8寸,第五掌骨尺侧全息穴位深度为0.5寸,以局部疼痛沉重,手背部表现为局部酸麻胀,手掌部为酸痛胀为度,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捻转补泻1次。主穴均用平补平泻法,配穴肝阳型、肾虚型、瘀血型的肝阳穴和痰浊型的肺穴均用泻法快速用力前后捻转,幅度在180度左右,其余各配穴均用补法。

    针刺每日1次,每次只针刺一只手,次日针刺另一只手,双手交替进行治疗,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3个疗程统计效果。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1年内无复发;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复发;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半年内复发少于3次,程度减弱,可以坚持工作和学习;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减轻或程度减轻,半年后复发多于3次。3.2 治疗结果

    88例患者,痊愈67例,占76.1%;显效18例,占20.5%;有效2例,占2.3%;无效1例,占1.1%。总有效率98.9%。4 典型病例

    刘×,女,42岁,文员,2000年12月22日初诊。主诉:左侧颞部反复发作剧烈疼痛14年,近2个月发作频繁。每因精神高度紧张或疲劳而诱发,发作时视物昏花,左侧颞部剧烈刺痛,并伴头晕,面色苍白无华,持续2~3小时,休息后缓解,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神经科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给予口服药物地巴唑,疗效不佳。辨证属血虚头痛,治以补益气血,活血安神止痛。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头痛症状迅速缓解,治疗1个疗程痊愈。5 体会

    偏头痛又称原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头痛,以女性偏多。中医认为由于气血亏虚,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因外邪侵袭以致经脉瘀阻不畅而发为本病。手部为阴阳经会聚之处,感觉神经末梢较丰富,与五脏六腑均有密切联系。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与大脑及头面部器官直接联系。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分别在头面和胸腹部与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交接,并通过经脉循行与任督脉相联系,从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生物全息理论认为,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器官在手上都有相应的投影点。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在患者手部的全息穴位上,经常可以找到相应脏腑病变所产生的毒素沉积的硬块,这种沉积物是由尿酸晶体和其他毒素长期沉积而形成的,它严重地影响着脑的血液循环,使脏腑阴阳失衡,从而影响了相应脏器的功能和人体的健康。针刺手部全息穴位能把这种毒素通过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排出体外,使人体和头部的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从而迅速缓解头痛。针刺向体内传导大量治疗信息,通过经络系统或神经系统传递到相应脏腑组织器官和大脑,从而调整其阴阳平衡状态,达到止头痛目的。(收稿日期:2002-06-03,赵昕发稿), 百拇医药(欧羡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