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65826
刺激印堂穴促进歌唱音域扩展统一作用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中国针灸》 2006年第5期
     统一训练方面的探讨研究,总结发高、中、低音的方法及相互间联系的规律,寻找加速完成歌唱声区扩展与统一训练的有效途径。

    要获得歌唱声区的扩展与统一,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提高声音的共鸣位置,即在歌唱发音中充分运用高音共鸣。这就要采用一定有效的方法,使高共鸣腔体充分振动,从而产生高位置共鸣。采用与高位置共鸣腔体相关的刺激方式(如发音所采用的与之相关的练声曲、穴位刺激等),并使其达到能够改变和提高声音共鸣所需的量和度,来提高高共鸣腔体器官的兴奋性,使之积极地参与共鸣机制,并在机体系统整体调整下产生局部促变的作用。传统歌唱理论认为,鼻腔、蝶窦、上颌窦、筛窦等腔体都是不可变共鸣腔体,在歌唱中只能在自然状态下使用,没有人为调整的余地,是无法人为操纵来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参与歌唱发音共鸣的调整的。口、咽、喉、胸腔则为可变共鸣腔体,能够随着歌唱者的意愿进行随意调节,发出歌唱者自己需要并希望达到的某种理想的声音模式。

    因此,歌唱的教学与训练应当是从开发可变共鸣腔体的调谐能力人手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方式虽然具有自然随意进入的长处、容易为初学者接受的优点,但也带来了无法进行不可变共鸣腔体调整的不足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