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经皮给药评价指标——药物传输系数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362KB,3页)。
[摘 要] 目的:探讨定位经皮给药的皮肤电阻变化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评价穴位药物传输效率的新指标。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位纽。穴位组分别选择“肺俞”“膈俞”和“膻中”穴为给药部位,非穴位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给药部位,测定氨茶碱贴剂穴位经皮给药后的皮肤电阻和血药浓度,考察其经时变化,以稳态时卓”药浓度值(C)和电阻变化值(R)的比值作为传输系数(DC),观察穴位与非穴位传输药物的效率。结果:在给药6—8 h左右C与R趋于稳态;各穴位给药的DC均远高于非穴位给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肺俞”“膻中”的DC与“膈俞”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C反映了穴位经皮给药的传输效率,DC越大,传榆效率越高;穴位的传输效率较非穴位部位高;不同的穴位,DC也不同。
[主题词] 投药,皮肤;穴位贴敷法;药物评价,临床前;血药浓度;@药物传输系数
文章编号:0255—2930(2006)07-0507—03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A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6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