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37179
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照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张智龙 吉学群 张玉红 于颂华 薛 莉
第1页

    参见附件(516KB,4页)。

     (1.天津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天津300140;2.天津市塘沽区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取效机理。方法:将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取穴以调理脾胃为目的,对照组以眼周穴位为主治疗。以眼底状况、血糖、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调理脾胃针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眼底状况,而且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和NO、ET水平都有良性的调节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有齐同可比性。

    1.3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按照1985年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

    1.4纳入标准

    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未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近期无酮症、高渗性综合征、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神清能配合治疗者;年龄在35~75岁、收缩压2=6.321,P=0.04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2=14.810,P—0.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调理脾胃针法对糖代谢指标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见表7。

    由表7可见,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而Ⅲ期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疗后NO水平比较工、Ⅱ期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Ⅲ期患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下 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16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