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37107
艾灸治疗脾胃气虚型胃下垂30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王志成
第1页

    参见附件(124KB,1页)。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西343000)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位时,胃的下缘垂至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临床治疗棘手。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艾灸治疗胃下垂3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入选患者30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6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5年。胃下垂I度(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6.0~7.5 cm)6例,Ⅱ度(7.6~10 cm)16例,Ⅲ度(10.1 cm以上)8例。中医辨证均属脾胃气虚型,患者常精神不振,容易疲乏,严重时伴有头晕、失眠等。

    2 治疗方法

    取穴:百会、气海、足三里为第1组穴,中脘、脾俞、胃俞为第2组穴。操作:患者仰卧位,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放松。上午灸第1组穴,下午灸第2组穴。每穴10~15分钟,艾卷温和灸,以得气为度,如出现酸、麻、胀、重、扩散、蚁行感等,尽量达到表面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腹部热。Ⅲ度胃下垂用隔姜灸效果更佳,每穴5壮。每天治疗2次,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共治疗1~3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疗效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