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64866
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张 吉 张 宁
第1页

    参见附件(570KB,4页)。

     [摘要]针刺镇痛涉及整个神经系统各部的功能,脊髓是初步对针刺镇痛处理、译释的第一站;脑干是针刺镇痛信息整理、辨析、激发、综合、承上启下的中继站,对针刺镇痛起到重要作用;丘脑部分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分析,综合调整,有多种神经体液参与,是加强针刺镇痛和控制镇痛的协调中枢;边缘系统及其核团和多种神经介质参与,对针刺镇痛起到协调作用;大脑皮层是最高中枢,对针刺镇痛不单是兴奋和抑制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调整、指挥中枢,既能加强镇痛,又能抑制其太过,起到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

    [主题词]针刺镇痛;综述;中枢神经系统/针灸效应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Ol 0072-03

    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识码:A

    针刺镇痛已被临床所证实,能治疗多种疼痛症。但是针刺是如何产生镇痛效应的,其作用的机制又是什么?这是针刺临床亟待认识的,笔者已于2002年编著一部《针刺镇痛机制与临床》,今年又再版印刷一次。为了使广大读者普遍了解其镇痛机制,特撰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整个神经系统,既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核团,又涉及周围神经及其传导体系,并与神经体液,神经介质关系较为密切。针刺镇痛是一个整体综合作用,是神经各部功能及体液各系统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激发而形成的镇痛机制,仅就此问题作简单探讨如下。

    1 脊髓的针刺镇痛机制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是痛觉信息加工、处理和译释的第一站,也是一个疼痛反射中枢,疼痛信息和伤害性信息经脊髓后根传人到脊髓,再经脊髓的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方面继续上升到脑的不同节段,另一方面经传出神经到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完成简单的初级反应。脊髓背角v层有大量的特异性伤害性神经元,电针穴位可使脊髓背角v层神经元的痛放电减少一半以上,而达到镇痛作用。单个电脉冲刺激穴位,可使脊髓背角V层神经元先后产生兴奋性突触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通过突触后抑制来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放电,以减少疼痛反应,表明针刺信息在脊髓水平发生相互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70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