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05486
天突、气舍针刺安全的临床解剖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陈 跃 吴炳煌等
第1页

    参见附件(430KB,3页)。

     作者/陈 跃 吴炳煌 谢永财 董卫国 张文光 阙庆辉 张家栋

    [摘 要]目的:探讨天突、气舍穴局部解剖与针刺安全的关系。方法:采用小号克氏针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在46具正常成人尸体上、左右共92侧解剖观测了天突和气舍穴针刺途径盼局部解剖特点。结果:50.O%的标本胸骨柄后的两侧胸膜返折部相交在胸骨角平面,6.5%的标本两侧胸膜返折部相交在第1肋平面;天突针刺途径的局部解剖观测结果为43.5%的标本左头臂静脉上缘平齐或接近胸骨柄上缘,56.5%的标本左头臂静脉上缘平齐于胸骨柄中部I在气舍穴的钢针穿刺中观察到有68侧标本颈内静脉被刺穿,占73.9%,有24侧标本的左颈总动脉被刺损,占26.1%;并有约50侧标本的迷走神经被钢针触及,占54.3%。结论:天突和气舍的针刺操作不仅仅易伤及上部胸膜腔,更易伤及上纵隔及颈根部的大血管、迷走神经等要害结构,应引起重视与警惕。

    [主题词]穴,天突;穴,气舍;针刺疗法/方法;解剖学,局部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2-0120-03

    中图分类号:R224.2 文献标识码:A

    天突是任脉要穴之一,并与阴维脉交会;气舍属胃经穴,临床上针刺治疗呼吸系统疾患及邻近颈、胸部器官疾病时是配合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由于两穴位于颈根部,位置较隐蔽,且接近于上胸部胸膜腔及上纵隔的重要结构,临床针刺操作时稍有疏忽,易造成针刺意外的发生。为了避免临床针刺误伤,笔者从临床实用角度对两穴进行了有关针刺安全的解剖观测研究,供临床医生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人尸体46具,左右共92侧。男30具,女16具;身长约155~175 cm;年龄约20~70岁。其中有17具尸体形体较为瘦小(男尸6具,女尸11具)。以解剖刀、镊、锯、剪以及骨科用小号克氏针、标准等分规、游标卡尺(精确至0.01 mm)等作为解剖观测仪器。统一自胸锁关节下缘水平切开胸前壁皮肤、皮下等软组织,锯切断相应部位胸骨、肋骨和肋间肌至腋中线处,而后沿两侧腋中线剪切侧壁肋、肋间肌至胸廓下缘,轻揭开胸前壁,小心分离前壁胸膜;以钢针穿刺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的方式观测如下项目:①胸骨柄后胸骨角以上胸膜返折部投影的变化;②天突穴针刺途径的局部解剖特点;③气舍穴针刺途径的局部解剖特点。

    2 结果

    2.1 有关胸膜返折部投影变化的观测结果

    将每一侧标本的胸锁关节缝中点和胸骨角中点作为上部胸膜返折部投影的标定参照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3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