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05478
围针加围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张 敏 邱 玲 张 吉
第1页

    参见附件(417KB,3页)。

     [摘要]目的: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较佳疗法。方法:将7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围针加围灸组(治疗组)38例和单纯围针组(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从带状疱疹的“蛇头”到“蛇尾”方向分别在疱疹边缘进行围针治疗,治疗组再在围针区域使用艾条对疱疹进行直接灸。结果:治疗组38例患者多在3天内治愈,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85.3%,经统计学处理,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详细询问病史,查看病患部分布,使用直径0.30 mm、长25~40 mm毫针(苏州市华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先在疱疹起始部位(又称“蛇头”)边缘正常皮肤处呈15~30。角进针,针尖透向病灶中心,一般使用4针将疱疹围住,面积较大者可使用6针,捻转使之得气,再按疱疹发展方向向最后出现的疱疹部位(又称“蛇尾”)循刺,在“蛇尾”部位使用如同“蛇头”部位的围针方法。如果在“蛇头”和“蛇尾”之间有较大的疱疹也可以使用围针。

    2.2 治疗组

    以单纯围针法为基础(治疗同对照组),使用精制艾绒(成都市滨江灸条厂生产),笔者自加入冰片末,准备一个小的湿棉球,将艾绒搓捻成麦粒大小的圆锥状艾炷,用镊子夹住中部,用酒精灯点燃其尖,底部在湿棉球上沾少许水,以加强附着力,放置在疱疹上,逐个进行直接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夹去艾炷,每处7~9壮,以皮肤潮红、患者感觉局部温热为度。先从“蛇头”部位围针区域开始,循其疱疹发展方向一直到“蛇尾”围针区域进行治疗,如果在“蛇头”和“蛇尾”之间有较大的疱疹也可以使用围针加围灸。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疼痛消失;好转:皮疹消退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10%,疼痛未减轻。止疱:再无新水疱出现为准;结痂:水疱全部干枯结痂;后遗神经痛:皮疹消失,1月后仍有神经痛。

    3.2 治疗结果

    见表2~表4。

    两组疗效经Ridit检验,“:2.3454,P=0.0190(双侧)2=6.5212,P=0.01072=8.2149,P=0.004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