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54557
穴位注射结合手法训练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刘建荣 孟 娥 岳 伟
第1页

    参见附件(269KB,2页)。

     意观察病情及患儿反应。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采用1992年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3],显效:运动发育、关节活动度、协调功能、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及肌力等项均与同龄正常儿童接近;有效:运动发育、关节活动度、协调功能、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及肌力等项均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无效:以上各指标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经临床观察,治疗组显效17例(32.7%),有效31例(59.6%),无效4例(7.7%),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显效11例(20.4%),有效30例(55.5%),无效13例(24.1%),总有效率75.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4]。有研究表明,穴位注射弥补其他用药方法不易渗透穴之不足,节省药物,对穴位延长刺激作用,实施安全可靠[5]。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患儿在运动功能、智能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笔者认为,小儿脑瘫应早期综合治疗。穴位注射结合手法训练治疗小儿脑瘫使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分型.中华儿科杂志,l989;27(3):162

    2 胡莹媛.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l996;n(1):72

    3 任永平.婴幼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量表及其评价.中华理疗杂志,1995;18(3):216

    4 齐有为.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现状与难题.现代康复,2000;4(2):234

    5 王军英.传统医学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现代康复,200l;5(5):13

    (收稿日期:2006一11—07,成平发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上 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