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55092
不同针刺手法调节体温效应机制研究概况(3)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季淑梅 阎 丽
第1页

    参见附件(435KB,3页)。

     内在原因和物质基础。

    4 参考文献

    1 李平,关卫,王芳,等.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合谷对其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3):32

    2 李平,关卫,王芳,等,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脘部皮肤温度的影响.天津中医,2002;19(4):5l

    3 王艳君,蔡辉.不同针刺手法对健康人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1):42

    4 许金森,胡翔龙,汪培清,等.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针刺研究,2002;27(4):255

    5 程宇,石学敏.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肢体温度影响的红外热像观察.中国针灸,2003;23(9):506

    6 张学勋,钟非,陈冬,等.针刺“腿面颊”对面部温度影响的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37

    7 Manabu Maeda,Hisayo Kachi,Naoki Ichihashi,et a1.The effect of electrical acupuncture-stimulation therapy u-sing thermography and plasma endothelin(ET-1)levelsi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PSS).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1998;17(2):151

    8 王国祥,刘殿玉.电针刺激对大鼠髌骨腱血流量变化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321

    9 小田刚.针刺对大鼠后肢阻血后肌血流量的影响.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2):112

    10 李为民,吴根诚,花冈一雄,等.躯体一交感神经反射:一种可用于研究针刺原理的实验模型针刺研究.针刺研究,2001;26(3):234

    11 董泉声,董新民,李海明,等.电针对皮肤感受器活动影响的观察.四川中医,2002;20(2):9

    12 刘里远,张慧,潘娟.皮肤交感物质分布线的发现及其与中医经络实质的关系.中国针灸,2003;23(1):23

    13 王琴玉,唐巍.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上海针灸杂志,2003;22(3):6

    14 刘丹,樊爽,慈玉莹.针刺对肾性高血压大鼠6-酮-前列腺素F1及血栓素B2影响的研究.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69

    15 孟智宏,杜元灏.针刺对脑梗死鼠脑心组织及血液ATP、ADP、AMP及能荷的影响.天津中医药,2005;22(3):233

    (收稿日期:2006-09-08,马兰萍 发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上 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3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