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刺手法调节体温效应机制研究概况(1)
第1页 |
参见附件(435KB,3页)。
[摘要]目的:介绍近年不同的针刺手法对体表温度调节效应的研究,并探讨其产生体温效应的机制。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穴位的作用及其疗效,随着手法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不同,针刺补法引起体温升高,而泻法则引起体温下降。体表温度是由血液循环状态、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和组织新陈代谢状态等多方面决定的,不同的针刺手法引起的皮肤温度变化与影响上述3个环节状态有关。
[主题词]针刺补泻;针刺疗法/方法;体温/针灸效应
针刺手法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是促进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条件,是实现补虚泻实的重要环节。针刺补泻法是根据《内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施治原则而确立的两类相对应的针刺手法。凡是有助于振奋人体正气,使减弱的功能恢复旺盛,称为补法;凡是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机能转向平和,称为泻法。本文介绍近年来有关不同针刺手法对体表温度调节及其机理的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1 不同针刺手法体表温度效应的临床研究
1.1 不同针刺手法对健康人体表温度的影响
李平等[1]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分别使用石氏捻转补泻针法、传统捻转补泻针法、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针法及平补平泻法对其合谷穴进行针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3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