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国内文献系统评价(2)
纳入10个研究,2个来源于《中国针灸》,3个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1个来源于《北京中医》,1个来源于《山西中医》,1个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1个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个来源于《中医药导报》。
各研究单位纳入的患者数量为60~120例,共816例,均被诊为带状疱疹,10个研究均采用针刺为主的方法与药物比较,其中5个研究采用了针刺加拔罐的方法,3个研究采用了针刺加艾灸的方法,1个研究采用了电针疗法,1个研究采用了针刺加拔罐和艾灸;药物对照里共有9个研究均采用了阿昔洛韦作为主药,1个研究采用了无环鸟苷(即阿昔洛韦)等药物。所有研究的测量指标都报告了痊愈率、有效率等,6个研究报告了止痛时间。
各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纳入的文献均为低质量研究(Jadad评分为1)。
(1)随机方法:所有研究均提及随机,但只有1个对随机方法进行描述,且10个研究均未提到分配隐藏。笔者通过电话了解研究者的随机方法,获知6个为计算机随机法,4个为随机数字表法。设计者设计编码和分组,不参加治疗,施术者与患者治疗前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因此认为他们的随机方法可行。
(2)盲法:纳入的文献均未提及盲法设计,通过电话询问,了解到10个研究所实施的盲法实际是单盲,即临床疗效评价者、数据分析者均不知道对象的分组情况。
(3)退出与失访:所有研究都未提及退出或失访病例。
(4)病例随访:所有研究均未提及。
(5)基线均衡性:所有研究报告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一般情况分布相似,均具有可比性(P>0.05)。各研究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线相似性较好。
(6)敏感性分析:本研究设计的类型为全部纳入试验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间的敏感性分析。
2.3 Meta分析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痊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见图1,10个研究之间具有同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值为4.27,95%CI为[2.90,6.29],x=7.33,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为=7.64,95%CI为[-8.12,-7.15],x=30.85,P
[ 上 页 ], 百拇医药(虞先敏 朱国苗等)
各研究单位纳入的患者数量为60~120例,共816例,均被诊为带状疱疹,10个研究均采用针刺为主的方法与药物比较,其中5个研究采用了针刺加拔罐的方法,3个研究采用了针刺加艾灸的方法,1个研究采用了电针疗法,1个研究采用了针刺加拔罐和艾灸;药物对照里共有9个研究均采用了阿昔洛韦作为主药,1个研究采用了无环鸟苷(即阿昔洛韦)等药物。所有研究的测量指标都报告了痊愈率、有效率等,6个研究报告了止痛时间。
各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纳入的文献均为低质量研究(Jadad评分为1)。
(1)随机方法:所有研究均提及随机,但只有1个对随机方法进行描述,且10个研究均未提到分配隐藏。笔者通过电话了解研究者的随机方法,获知6个为计算机随机法,4个为随机数字表法。设计者设计编码和分组,不参加治疗,施术者与患者治疗前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因此认为他们的随机方法可行。
(2)盲法:纳入的文献均未提及盲法设计,通过电话询问,了解到10个研究所实施的盲法实际是单盲,即临床疗效评价者、数据分析者均不知道对象的分组情况。
(3)退出与失访:所有研究都未提及退出或失访病例。
(4)病例随访:所有研究均未提及。
(5)基线均衡性:所有研究报告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一般情况分布相似,均具有可比性(P>0.05)。各研究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线相似性较好。
(6)敏感性分析:本研究设计的类型为全部纳入试验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间的敏感性分析。
2.3 Meta分析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痊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见图1,10个研究之间具有同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值为4.27,95%CI为[2.90,6.29],x=7.33,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为=7.64,95%CI为[-8.12,-7.15],x=30.85,P
[ 上 页 ], 百拇医药(虞先敏 朱国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