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丛刺为主治疗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1-0024-03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目的:观察腹丛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索腹丛刺的适应范围。方法:将87例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病例随机分为腹丛刺组(44例)和西药组(43例)。腹丛刺组采用针刺腹丛刺为主,腹丛刺取穴以中极穴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各找1个点,即髂前上棘向內侧旁开2寸,连成1条弧线,左右头分成4等份,共9个刺激点,西药组口服舍尼通片。结果:腹丛刺组有效率100.0%,药物组有效率69.8%,2组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腹丛刺为主治疗慢性非菌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
[主题词]前列腺炎/针灸疗法,辨证论治,穴位,胸腹部;@腹丛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笔者在完成前一期腹丛刺治疗慢性附件炎、慢性附件炎并不孕症和腹丛刺合骶髂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腹丛刺适应证的治疗范围,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腹丛刺治疗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8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7例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均为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腹丛刺组和西药组。腹丛刺组44例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平均(29.8±8.9)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8年,平均(4.7±3.1)年。西药组43例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49岁,平均(29.9±8.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8年,平均(4.8±2.7)年,2组各项内容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现代前列腺病学》拟定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好发年龄为20~45岁的青壮年,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尿频、尿急、夜尿多、尿痛;感觉骨盆区、耻骨上或会阴生殖区疼痛或不适;有时射精后疼痛和不适更为明显;无尿路感染病史。临床上若能排除其他类型的前列腺炎,则可诊断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辅助检查:①直肠指诊:典型表现为肛门、前列腺周围和肌肉触诊不适,但前列腺无触痛;②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
, 百拇医药
1.3 中医辨证分型
湿热下注:小便混浊或夹凝块,尿道灼热,尿带血,口渴,会阴部胀痛,舌红、苔黄膩,脉滑数,脾虚气陷:小便混浊,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小腹坠胀,面白无华,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
肾阳虚衰:小便淋沥,兼有白浊,迁延日久,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微。
气滞血瘀:会阴部酸胀疼痛,分泌物少,腺体硬化,舌暗有瘀斑,脉弦涩。
1.4 纳入标准
程度不同的小便频数、小便涩痛、小腹疼痛、会阴胀痛等至少半年以上;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前列腺液常规(EPS)检测,WBC<10个/HP;前列腺肛诊及B超检查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符合中医辨证分型;能坚持治疗。
, 百拇医药 1.5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中途退出不能坚持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腹丛刺组
(1)取穴
主穴:腹丛刺(以中极穴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各找1个点,即髂前上棘向内侧旁开2寸,连成1条弧线,左右共分成4等份,共9个刺激点),配穴:三阴交、太溪、太冲。
(2)操作
腹丛刺用0.30mm×25~40mm规格的毫针,直刺约12.5~25mm,以不刺破腹膜为度,只行提插手法,平补平泻,不捻转;三阴交用0.30mm×40~50mm规格的毫针,直刺,行捻转平补平泻法,太溪、太冲用0.20mm×13~25mm规格的毫针直刺,太溪行捻转补法,太冲则于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型行捻转泻法,其他两型行捻转补法。
, 百拇医药
留针30分钟,腹部加TDP灯照射(CQ-24型),不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每天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2.2 西药组
口服舍尼通片(国药准字H 20000486),每次1片,每日2次,4周为一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治疗期间大部分病例配合前列腺按摩辅助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及培养。
(2)前列腺肛诊及B超检查。
(3)临床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及会阴部疼痛不适。
, 百拇医药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消失,前列腺液检查正常,B超及前列腺肛诊检查正常;好转:症状好转,前列腺液检查、B超及前列腺肛诊检查均好转;无效:症状、前列腺液检查、B超及前列腺肛诊检查均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3.3 治疗结果
(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经Ridit分析,2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腹丛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2)腹丛刺组各证型疗效比较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气滞血瘀型患者疗效最好,肾阳虚衰型患者疗效稍差,其他两型患者的疗效介于两者之间,但有效率均为100.0%。
, 百拇医药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0岁,已婚,2004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小腹胀痛,尿痛、尿频、尿急,睾丸坠胀不适。曾在广州某医院泌尿科诊断为“非菌性前列腺炎”,经西药(药物不详)治疗后症状改善,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再服药则未效,且有生育要求,经人介绍来我科针灸治疗,肛诊检查:前列腺饱满,质稍硬,压痛轻微,中央沟存在。前列腺液镜检:灰白色,白细胞计数2~3个/HP,卵磷脂小体(+),前列腺液细菌培养(-)。B超提示:前列腺炎症改变。症见:尿痛、少腹疼痛、会阴部酸胀疼痛,分泌物少,舌暗有瘀斑,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取穴:腹丛刺,配太溪、太冲,腹部加TDP灯照射。经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继续巩固治疗3个疗程,诸症消失,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2个/HP,卵磷脂小体(+++);B超提示:前列腺检查正常,属于临床治愈。
5 讨论
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好发于青壮年,常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多、小腹疼痛以及会阴部疼痛不适等,影响工作和学习,有的还引起性功能下降,甚至导致不育。由于精液的主要成分是前列腺液,而且自睾丸、附睾排出的精子必须经精浆包括前列腺液的营养、输送,才具有与卵子结合的能力。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其精液常规往往表现为精子的活力较低,死亡率偏高,从而导致不育,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 http://www.100md.com
西医治疗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常用舍尼通,能特异性地阻断二氢睾酮(DHT)和前列腺雄性激素的受体的结合过程,阻止受体作为转录因子发挥作用,而达到抑制前列腺增生的目的,是目前治疗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的西药。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精浊”“淋证”等范畴,其发病大多数与手淫、过度饮酒、过食辛辣肥膩之品、受凉,或久坐不动、长期骑车,或观看色情制品,受不良因素刺激,或思虑过度,七情内伤或忍精不射等有关。过度饮酒、过食辛辣肥腻之品,酿生湿热,循经干扰,引动相火;或久坐不动、长期骑车,会阴部受压过久均可导致精室反复充血水肿,久则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少腹及阴部疼痛;思虑过度,七情内伤或忍精不射则伤及脾肾,久则导致脾虚下陷,肾阳虚衰。前列腺局部为任督二脉、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太阴脾经所过,所以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常表现为会阴及少腹疼痛不适、尿频、尿急、尿痛。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病位深,且大多病程日久,“久病人络”,久病以局部穴位为主,故选腹丛刺为主治疗本病。腹丛刺是以中极穴为中心,在小腹成一弧形,与任督二脉、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太阴脾经相交,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腹丛刺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具有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健脾祛湿、补益肝肾等作用;太溪是足少阴肾经原穴,主治肾及与肾脏相关的疾病,肾为水火之脏,生精、补益肾元;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补则调和气血、补益肝肾,泻则行气活血、理气止痛;配合太溪、太冲可加强腹丛刺的功效,力专而效宏。
临床研究表明腹丛刺治疗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疗效优于西药组,经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腹丛刺组来看,腹丛刺治疗气滞血瘀及湿热下注型较好。但由于临床研究样本不大,还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临床研究进行各型之间疗效比较。
应该注意的是,症状缓解后如有生育要求的则需继续治疗1~3个疗程,以巩固疗效,以免复发,影响生育。另外,要引导患者对本病的正确理解,缓解心理压力,戒烟限酒,进行规律的性生活,加强锻炼,以配合治疗。同时症状的改善也促进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向好的趋势转变,利于疾病的转归,从而全面康复。, 百拇医药(洪建云 张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