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附子应用特点的文献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114KB,2页)。
郭丽丽 唐雪春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医教部;广东省中医院科研处;
【摘要】正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工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关键词】 附子 《伤寒论》 《金匮要略方论》 文献研究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项目(编号:06-07ZQ07)
【分类号】R222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工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4KB,2页)。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 pdf鍏ㄦ枃 闇€瑕� 5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鏂囩珷鐗堟潈灞炰簬鍘熻憲浣滄潈浜猴紝鑻ユ偍璁や负姝ゆ枃涓嶅疁琚敹褰曚緵澶у鍏嶈垂闃呰锛岃閭欢鎴栫數璇濋€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鎺ㄥ瓨缁欐湅鍙�
鍔犲叆鏀惰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