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家兔颈性眩晕模型的实验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16KB,2页)。
罗仁浩 陈秀玲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颈性眩晕家兔模型,观测电针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椎动脉血管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示,电针治疗组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1),电针治疗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光镜下显示,电针治疗组椎动脉内膜光滑,稍增厚,内弹力板较完整;模型对照组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内膜增生,内膜增厚处向腔内呈丘状或扁平状隆起。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同时可以抑制椎动脉刺激性的内膜增生,从而预防椎动脉的进一步狭窄。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电针 血流动力学 病理学 动物实验 家兔
【分类号】R245
随着对颈性眩晕基础研究的进展,多数学者认为该病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压迫或(和)刺激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综合征。由于该病病程长、病情重,手术疗效欠佳。因此,研究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探讨其治疗机理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临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