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名医”李炳的医疗生涯及其历史记忆(5)
五、历史记忆李炳的死,让焦循一家哀痛不已,在他当时写给朋友汪损之的信中称,“弟之妻女儿媳无不陨涕恸哭者”。作为一个著名的文人学者,他深知,对于一个逝者来说,欲使其生命获得延续,除了子嗣而外,最重要的就是著述和事迹的流传了。所以他很快就开始着手李炳著作的收集。他跟汪损之说,《辨疫琐言》他已经整理好了,另外两部书,则请汪找出来,并“徐谋付梓”(注:焦循:《与汪损之书》,载刘建臻点校《焦循诗文集》(下),第445-446页。)。我们并不清楚汪损之最终是否将李炳存放在他那儿的那两部著作找出来,但从此后并未见有人引用过这两部著作,且也早已亡佚这一结果来看,情形恐怕不会乐观。焦循虽然学问深厚,但自己也只是一介贫士,他谋求刊印李炳著作的愿望,显然是落空了。但李炳确实一直活在他的记忆中,不仅在后来的研究和生活中会不时地想起他(注:参见焦循《理堂札记•丁卯札记•示季蕃》,载刘建臻点校《焦循诗文集》(下),第655页;焦循:《易余籥录》卷13,载刘建臻点校《焦循诗文集》(下),第823-824页。),而且还用自己的笔墨为他构建起一份“历史记忆”。在李翁去世前,焦循就已撰成了《李翁医记》,其死后,则又为其撰写了颇具真情的“墓志铭”。同时,利用自己参与府志纂修的机会,为李炳在府志中留下了篇幅颇巨的传记。后来,他通过医生杨赞令听到另一名医生朱培五所说有关李炳的讯息,也记录下来,编入了他的笔记《忆书》。其中云:
李西垣精于医,不善逢迎,故不行于城,常往来于淮,而往邵伯镇者最久。……乙丑秋殁后,邵伯人集其十数年来所用方药,各依脉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