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与艾滋病话语在中国
摘 要:艾滋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艾滋病相关的污名与歧视被认为是阻碍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性因素。大多对艾滋病污名与歧视的研究关注歧视产生的心理与认知根源,忽视了塑造艾滋病话语的重要制度性力量与结构性因素。要成功地达成反歧视目的,必须从媒体与公共卫生领域这两个塑造艾滋病话语的主导性力量抓起。关键词:污名;歧视;艾滋病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1)04008706
作者简介:张有春,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北京 100872)
尽管由于医学科学的进展,人类在疾病认知与应对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与疾病相关的恐惧与社会歧视并没有就此消除。从鬼祟附体、神灵惩罚到道德败坏、高危群体,人们变换着对精神疾病、麻风病、性病等疾病的阐释与表述,继续对患有一些疾病的人进行隔离、排斥、羞辱等不公正待遇。这不但加重了病人及其家人的痛苦,也恶化了病人与正常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了疾病的有效防治,甚至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迄今为止,恐怕没有哪一种疾病产生了像艾滋病一样深远的影响。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艾滋病冲决一切地域、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的藩篱,席卷全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已经成为第一杀手。艾滋病对于当地的人口、家庭、社会经济等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人均寿命缩短、贫困加剧、家庭解体,许多国家甚至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①。
与艾滋病相关的社会歧视也伴随着艾滋病病毒席卷全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