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静脉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所致大鼠肾病模型的优化及评价
第1页 |
参见附件(382KB,5页)。
[摘要] 目的 明确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aminonucleoside,PAN)肾病模型的适宜条件和病程演变,为该模型更好地用于肾病综合征、肾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PAN,分别以2、3、4、5、7、9mg/100g体重的剂量给药,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测定2周内不同时间点的尿蛋白排泄量;另以9mg/100g体重的剂量给药,观察28周内尿蛋白、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变化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各个剂量的PAN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约在10~14d达到高峰,最高达(592.0±61.0)mg/24h。28周连续观察的结果显示,PAN组动物的尿蛋白呈现典型的双相曲线,即第2周达到高峰,伴有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升高,此后逐渐降至接近正常,但自第12周起尿蛋白再度逐渐上升,第28周可达急性期峰值的一半。结论 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适量PAN可建立不同程度的肾病模型,成功率极高,方法简单,用药量省,动物价廉易得,且急性期发病快而周期短,不失为研究人类相应疾病的良好模型。
[关键词]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肾病综合征;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大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 361.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2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