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268315
行气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0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第10期
     关键词 行气利胆汤 慢性胆囊炎 临床观察

    慢性胆囊炎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合理组方,自拟行气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0例,并与舒胆通片治疗的38例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有急性或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病史。上腹或右胁部位胀闷不舒或隐痛,疼痛有时可向右腰背或右肩胛区放射,食后腹胀、嗳气、恶心,消化不良,特别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明显。胆囊区可有压痛,莫非氏征(±)。B超检查示胆囊壁毛糙或增厚,或可见结石影。胆囊造影:不显影或影象浅淡、变形。

    1.2 病例选择:78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2~65岁,平均46.5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38例,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5~68岁,平均45.3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行气利胆汤,基本方组成:金钱草30g,茵陈20g,海金沙、柴胡各12g,延胡索、川楝子各10g,姜黄、白毛夏枯草各8g,木香6g。再根据病情,随症加减。伴结石者加虎杖、鸡内金;右胁胀痛明显者加郁金、制香附、白芍;恶心呕吐明显者加姜半夏、陈皮;黄疸、发热者加山栀。水煎,每日1剂煎2次分服。4周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舒胆通片,每次40mg,每日3次,4周为1疗程。所有病例服药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胆囊炎的药物,饮食清淡,忌油腻辛辣和烟酒。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治愈:解除病因,疼痛消失,舌脉正常,停药观察不再复发。有效:基本解除病因,胁痛消失,其他症状显著改善,舌脉正常,或胁痛已消失,但停药又出现轻度症状,再用药又可控制症状者。无效:病因未解除,症状、体征改变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经1~3个疗程治疗观察后,治疗组40例,治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38例,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5)。

    4 病案举例

    陈某,女,48岁。5年前因右上腹胀痛,曾到某医院诊治,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给予静脉点滴用药3天加口服药片(药名不详)治疗1周,症状缓解。此后每因进食油腻或情志不舒时就出现右上腹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到医院治疗后又常能缓解。如此反复,长达5年。2天前进食回锅肉又出现右上腹隐痛,今仅吃少量早餐即感腹胀、呃逆。体检:右上腹轻压痛,未触及胆囊,莫非氏征+。B超检查:胆囊壁毛糙、增厚,囊内探及3mm×5mm结石回声。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给予行气利胆汤加生鸡内金30g,制香附、姜半夏各9g,郁金、生大黄(后下)各10g。服药4周,其间转方3次,据症状调整药味和剂量。症状体征消失,B超复查:胆囊大小正常,壁
, http://www.100md.com
    光滑,囊内未探及结石回声。

    5 体会

    慢性胆囊炎多由胆囊结石或急性、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引起,约25%的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是其发病的基础。属中医“胁痛”范畴,其发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所致,肝胆湿热内蕴,气机不畅,因此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利胆排石为主。行气利胆汤中海金沙、钱金草、茵陈清热利湿、消炎利胆;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所含黄色素有收缩胆囊、清除阻塞性黄疸的作用;川楝子、木香行气止痛;白毛夏枯草清热解毒,《本草纲目拾遗》谓之“专清肝火”;柴胡疏肝解郁,有显著利胆作用,并能松弛胆道括约肌,增加胆汁分泌,有利于结石的排除。诸药配伍后,具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清热除湿、利胆排石的功效,故能取得明显的疗效。

    6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581., 百拇医药(周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