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32974
浅议《医学启源》中防风应用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7年第3期
     关键词 医学启源 防风 用药经验

    金代名医张元素是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医学启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览全书不难发现,张元素对防风这味药使用颇多。笔者结合张元素的主要学术观点对书中防风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作简评。

    1 祛风散邪

    防风气薄,味辛甘,性温;辛甘发散为阳,气薄则发泄。《内经》中早有“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之训,加之其性甘缓不峻,微温不燥,故可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风证,无论外风还是内风,风寒还是风热,均可随证配伍使用。正如张元素所说其“乃治风通用”(之药)。他在《药类法象》中更是将防风列为“风升生”类药的首味药,并且他在《六气方治》中所列的12首治风剂中有7首用到防风,足见他对这味药的推崇。具体而言,防风这一功效的主治病证又可以分为以下5个方面。

    1.1 外感风寒:风寒袭表,寒主收引凝滞,卫气因之而壅遏不行,肌表失其温煦,故轻者恶风,重者恶寒,张元素以防风配伍麻黄、甘草为治。恶风者重用防风,恶寒者重用麻黄。

    1.2 外感风热:风热不解,蕴而化火,上扰清窍,可出现双目暴发赤肿之症,张元素主张以防风、黄芩为君疏风清热,以黄连、当归为佐清热和血。五版《中医眼科学》中白睛疾病“暴风客热”[1]内治法的3个分证中,主治方剂基本上都以祛风、活血、清热为法立方,并且每方中均不离防风、黄芩二味。

    1.3 肠风痔漏:《医学心悟》中有:“病人脏腑有热,风邪乘之,则下鲜血,此名肠风。”[2]此病初起多与风、湿、热邪有关,张元素主张以气力雄厚之苍术配伍防风祛风燥湿为主,以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和血缓急为佐,辨证加减治之。正如明代医家孙一奎在其著作《医旨续余》中所说:“大肠血,以手阳明火邪,为风为湿,治以火剂、风剂,风能胜湿也。”[3]孙氏只是加大了清热燥湿药如黄连、黄芩、柏皮等药的用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