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06757
辨证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9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7年第9期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辨证治疗 中药枕 头颈悬吊牵引

    我们自2003年以来,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以中药内服为主,配合其他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9例,获得满意

    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89例中,男101例,女8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5岁,其中以50岁左右病人占大多数;病程最短16天,最长7年;病因:急性损伤13例,慢性劳损131例,感风寒湿邪30例,原因不明15例;职业以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为最多,有113例,工人38例,其他38例。临床表现多有以颈项及颈肩部疼痛或不适,上肢及部分手指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患肢无力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部分患者上肢上举后能缓解。查体:行椎间孔压缩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屈伸试验后若患肢产生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压痛点多在颈椎棘突两侧压痛时向肩臂手指放射性疼痛或麻木。189例均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左、右斜位片及MRI检查。根据影象学片显示骨赘变化情况及神经根脊髓受压情况,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有神经刺激症状,两者相结合,确诊为颈椎病。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均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外治法据病人体质与病情而临床选用。

    2.1 内治法:据辨证施治。①风寒湿型:颈肩不适,肩臂沉重,上肢及手指麻木,针刺样痛感,发作时疼痛加剧,夜间痛甚。热则舒,遇寒则剧,疼痛重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治宜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各15g,甘草6g,川芎10g,薏苡仁20g。②血瘀气滞型: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颈部僵硬,筋肉紧张,颈肩部疼痛如折,痛有定处,活动不利,上肢及手指呈刀割样疼痛,麻木,痛而拒按,舌质紫黯或瘀点、苔薄白,脉涩或弦;若因久病,多见有寒湿,气血不足等兼证。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川芎、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各9g,当归10g,桃仁、红花各6g,甘草3g。③气血虚弱型:颈肩部不适,颈软无力,头痛、头晕、面色无华,神疲无力,上肢窜麻样疼痛,手软无力,坐立时疼甚,卧则疼减,或伴有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濡。治宜补气养血,滋补肝肾。方用芍药甘草汤和二仙汤加减:白芍药、仙灵脾各15g,制甘草6g,仙茅、当归、黄柏、知母各10g。
, 百拇医药
    2.2 外治法:①中药枕:方用透骨草、海桐皮、当归等中药,将上药加水、醋炒热,趁热装入布袋内,放置颈下枕之,潮热之气,自然蒸发,热度以能耐受为度,每天1~2次,每次30min左右,药物凉时再炒热用之。②头颈悬吊牵引:采用坐位牵引,头要稍前屈,时间15~30min,经牵引一段时间后延长30~40min,每天1~2次,两周为1疗程,牵引重量由轻到重,逐渐加重。去掉牵引后,头颈要自行活动,前屈后仰、左右侧屈及头颈环形回旋等动作,有利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3 治疗结果

    189例中,68例优(症状或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62例良(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恢复工作,但过度劳累时微有不适),42例好(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17例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为91.0%。

    4 体会

    我们运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收到满意效果。中药内服是据辨证分型论治,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除湿、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之功。中药枕属于局部热熏之法,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祛瘀止痛、通行关节之作用。颈椎牵引之法,可解除颈项部肌肉痉挛,增宽颈椎间隙,减少对神经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据临床统计,本组189例病人中,发病率最高为50岁以上年龄,说明人到中年后易肝肾不足,脏腑功能逐渐衰退,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正气不足,不能抗御外邪,或因急性损伤,感风寒湿邪而发病。因此,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可防止本病发生。

    收稿日期 2007-05-16, http://www.100md.com(王建岳 全仁夫 裴静波 胡文跃 孙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