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医原创的治未病学说
关键词 治未病 原创学说 中医学术发掘“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主张,昭示了“防重于治”的医学思想,并有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自然是中华民族的原创,其在世界预防医学发展史上无疑居于先进地位,影响深远。我们不能不为祖先们的聪明才智和远见卓识赞叹不已,且引以为荣。
中医“治未病”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大方面。所谓“未病先防”,即是指人体在未病之时,应注意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心健康。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内经》可以说是肇其端者,书中代表性的论点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涵盖了饮食、起居、劳作、心理、体育锻炼、顺应自然和避邪护身诸多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的内容。
后世医家秉承《内经》之旨意,对此作了不少发挥,如元代名医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专列“不治已病治未病”节,尝云:“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
所谓“既病防变”,乃指人体在罹患疾病之后,须及时予以控制,阻止病情的不良传变和蔓延。这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明确的记述,如《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邪气“适中经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