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45953
辨证治疗小儿浅表性胃炎67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2期
辨证治疗小儿浅表性胃炎67例

     关键词 小儿浅表性胃炎 辨证论治 湿热蕴结 寒凝气滞 胃阴不足 脾气虚

    小儿浅表性胃炎是一种以胃粘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糜烂、出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笔者从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辨证分型治疗该病6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7例均为本院小儿科门诊患者,符合胡亚美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及王继山等编《实用小儿胃肠病学》中关于小儿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6例,女性31例;年龄6~12岁之间,其中6~8岁13例,9~10岁28例,11~12岁26例;病程3~15天,平均病程9天。

    1.2 辨证分型:湿热蕴结型(19例):胃脘疼痛,嘈杂恶心,性情急躁,口渴喜冷饮,夜卧不安,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寒凝气滞型(22例):胃脘疼痛,得温则舒,纳少,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滑,脉细。胃阴不足型(14例):胃脘隐痛,空腹时痛甚,不思饮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数。脾气虚型(12例):胃脘疼痛,食后脘胀,肢体倦怠,口淡,面色萎黄,大便溏,舌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湿热蕴结型,治拟清热利湿,方选半夏泻心汤。药用:黄芩、法半夏各9g,黄连2g,干姜、枳壳、党参、陈皮各6g。寒凝气滞型,治拟温中散寒、理气和胃,方选理中汤加味。药用:党参、干姜、炒白术、白芍各9g,炙甘草5g,厚朴、香附、木香各6g。胃阴不足型,治拟养阴益胃、理气止痛,方选益胃汤加味。药用:北沙参、麦冬、生地各9g,玉竹5g,白术、白芍、延胡索各6g。脾气虚型,治拟健脾益气,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黄芪各9g,桂枝、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2次,上下午分服。7剂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小儿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标准。治愈:胃脘痛及相关症状消失,胃纳正常;好转:胃脘痛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加;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经2~4个疗程治疗后,各型治疗结果见表1。

    4、体会

    小儿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笔者根据其病因病机不同而辨证分治。湿热蕴结型多属过食肥甘厚味,致小儿脾胃运化失常,湿由内生,郁久化热,湿热中阻而发病。寒凝气滞型多因感受风寒,或过食生冷,致寒邪入胃,损伤脾胃,寒邪凝聚,中阳不振,气机凝滞,升降失和。胃阴不足型系热邪伤阴,或过食香燥,胃津受灼,胃阴不足,失于濡润。脾气虚型常为小儿素体虚弱,饮食失节,致损伤脾胃,运化失常。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分型辨证论治,疗效满意。, 百拇医药(韦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