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导赤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7例
关键词 清胃导赤散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临床观察复发性口腔溃疡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自2000~2006年运用清胃导赤散加味治疗本病4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为47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8~72岁;病程2个月~3年。所有病例都曾用过中西药治疗仍然反复发作不愈。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或口唇、舌、上腭等不同部位有大小及深浅不一的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红润,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进食时疼痛尤其剧烈。大部分病例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辨证为胃火炽盛。
2 治疗方法
选用清胃导赤散加味,药用黄连6~15g,生地15~20g,丹皮、白及各10~15g,当归15g,升麻6~10g,木通6~9g,淡竹叶15g,生甘草5~10g,细辛1~3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日为1疗程,可服用1~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淮: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而溃疡面未完全愈合,或3~6个月内复发,服上药仍有效;无效:临床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47例中,痊愈3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
4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35岁,司机。2001年6月就诊。自述口疮反复性发作3年,近半月因出差在外过食辛辣复发。诊见舌面及下唇内侧面数个溃疡面,状如蚕豆大小,伴见口苦干渴。舌红、苔黄,脉数。曾服用环丙沙星片、甲硝唑片、复合维生素B等药效果不佳。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为口疮。辨证为胃火炽盛,治宜清胃散火。方用:黄连、升麻、木通、生甘草各10g,生地、当归各20g,丹皮、淡竹叶、白及各15g,细辛3g。服药3剂后,口腔溃疡面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知方对症乃续服9剂,溃疡完全愈合,诸症消除。随访1年未复发。
5 体会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学中属“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经。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心脾蕴热,胃火炽盛,或肾阴亏虚,水不济火,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舌,发为本病。笔者运用清胃导赤散加味,方用黄连配升麻泻火解毒,降浊升清,“火郁发之”;生地、丹皮、当归、白及清热滋阴凉血,活血补血生肌,以促进溃疡愈合;细辛利窍通关止痛;木通、竹叶清心火,通利小便,导热下行;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生肌之功。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收稿日期 2007-10-29, 百拇医药(方清文)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为47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8~72岁;病程2个月~3年。所有病例都曾用过中西药治疗仍然反复发作不愈。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或口唇、舌、上腭等不同部位有大小及深浅不一的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红润,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进食时疼痛尤其剧烈。大部分病例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辨证为胃火炽盛。
2 治疗方法
选用清胃导赤散加味,药用黄连6~15g,生地15~20g,丹皮、白及各10~15g,当归15g,升麻6~10g,木通6~9g,淡竹叶15g,生甘草5~10g,细辛1~3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日为1疗程,可服用1~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淮: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而溃疡面未完全愈合,或3~6个月内复发,服上药仍有效;无效:临床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47例中,痊愈3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
4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35岁,司机。2001年6月就诊。自述口疮反复性发作3年,近半月因出差在外过食辛辣复发。诊见舌面及下唇内侧面数个溃疡面,状如蚕豆大小,伴见口苦干渴。舌红、苔黄,脉数。曾服用环丙沙星片、甲硝唑片、复合维生素B等药效果不佳。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为口疮。辨证为胃火炽盛,治宜清胃散火。方用:黄连、升麻、木通、生甘草各10g,生地、当归各20g,丹皮、淡竹叶、白及各15g,细辛3g。服药3剂后,口腔溃疡面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知方对症乃续服9剂,溃疡完全愈合,诸症消除。随访1年未复发。
5 体会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学中属“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经。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心脾蕴热,胃火炽盛,或肾阴亏虚,水不济火,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舌,发为本病。笔者运用清胃导赤散加味,方用黄连配升麻泻火解毒,降浊升清,“火郁发之”;生地、丹皮、当归、白及清热滋阴凉血,活血补血生肌,以促进溃疡愈合;细辛利窍通关止痛;木通、竹叶清心火,通利小便,导热下行;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生肌之功。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收稿日期 2007-10-29, 百拇医药(方清文)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清热剂 > 清脏腑热 > 导赤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