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83544
陈吉生治伤用药经验举要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4期
     关键词 伤科 用药经验 陈吉生

    陈吉生先生,诸暨枫桥人,祖上六代业医,以“陈氏伤科”饮誉乡里。先生行医40年,临床经验丰富,对骨折、脱位的手法整复,颇能得心应手,而于遣方用药,尤有独到处。本文拟对先生的用药经验作一简介。

    1 瘀去新始生 活血须变通

    跌打损伤的病机,《内经》已有“有所堕坠,恶血留内”的记载,至明清,异远真人提出“跌打损伤,气血不留行”的观点,李梃则更明确指出:“折伤专主血论”。先生亦以“血瘀”立论,故治疗遵循“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始生”的原则,特别推崇四物汤,而又能灵活化裁。

    1.1 理气活血法:此法用于骨折前期,见局部疼痛较甚,瘀肿,舌质黯滞,脉弦紧者。理气四物汤主之(生地、川芎、赤芍、归尾、元胡、郁金、苏木、青皮、陈皮)。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生理上息息相关,病理上紧密相连。先生主张活血与理气药同用,孰主孰辅,当随证而异。先痛后肿为伤气,先肿后痛者为伤血,前者以理气为主,后者以活血为主。本方以四物汤为底,再加理气活血之元胡、郁金、苏木,理气止痛之青皮、陈皮,体现了活血理气并进的方义。
, 百拇医药
    1.2 凉血活血法:此法用于骨折前期,见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身热,口干或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或腻,脉数者,凉血四物汤主之(大生地、赤芍、川芎、归尾、丹皮、茜草、忍冬藤、一枝黄花)。骨折初期瘀血郁而发热者,除选用凉血散瘀药外,可加用清热解毒药。丹皮、茜草凉血祛瘀,忍冬藤、一枝黄花清热解毒,对痈疮疖肿效果较好。如体温38℃以上,白细胞计数较高,可选用地骨皮、紫花地丁、生山栀、天花粉、蒲公英等药。

    1.3 养血活血法:此法适用于骨折中期,见于局部肿痛渐退,瘀去而未净,虚而兼邪者,养血四物汤主之(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川断、五加皮)。骨折中期,瘀血渐去而气血渐复,若仍一味攻逐,难免伤正;而一味蛮补,又恐滞邪。因此,先生以为此时当养血活血,方能切中病机。方中以熟地换生地,赤芍改白芍,以增强补性,丹参活血养血,素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称,五加皮、炒川断活血而强筋骨。临床若见兼有体倦少气,舌淡苔薄脉弱者,可加用炙黄芪、炒党参,气旺生血,即使无以上兼证,亦可适量用之。
, 百拇医药
    2 肝肾筋骨连 补泻宜分明

    《素问·宣明五气》“肝主筋”、“肾主骨”。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肾藏精,主生髓。肝气条达,肝血充和,肾精充实,肾气旺盛,则筋骨强健,活动灵活;若肝虚肾亏或外伤累及肝肾,都将影响筋骨的功能及损伤后的修复。因此后世医家治疗时颇重肝肾二脏,对肾尤为注重,如杨清叟《外科集验方》谓“肾实则骨有生气”。先生在长期的临证中,总结出了补肾接骨法和疏肝散瘀法。

    2.1 补肾接骨法:此法适用于骨折后期,肿痛已基本消失,功能逐渐恢复,苔薄者。补肾接骨汤主之(熟地、白芍、当归、川断、骨碎补、补骨脂)。补肾接骨汤可通用于一般的骨折后期,且常与补肝药同用。根据骨生髓、髓通于脑的理论,头部内伤,除用朱砂、琥珀等安神镇静药外,还可酌情加用五味子、杞子等药。若见骨折延迟愈合者,可加用龟版、阿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

    2.2 疏肝散瘀法:此法适用于骨折早期,见局部肿痛,胁肋不适,口苦,嗳气,苔薄,脉弦。疏肝散瘀汤主之(柴胡、白芍、当归、郁金、苏木、生山栀、制香附、元胡)。瘀血与肝经的关系,李东垣有“恶血必归于肝”之说,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发现,肝气疏达对瘀血消散起着重要作用,先生主张骨折初期兼有肝经症状者,宜用疏肝散瘀汤。

    除上所述,先生治伤,对保养胃气亦甚为重视,伤药多为败胃之品,刺激性强的活血药,对脾胃虚弱之人,尤须慎用,先生或于补肝肾药中加党参、陈皮之类;或活血治伤药与香砂六君等互用。诸如此类,亦可窥先生用药之一斑。

    收稿日期 2007-11-16, 百拇医药(沈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