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31例
关键词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笔者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均为我院肝病科住院病人,均符合《传染病学》中的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22~70岁,平均35±11.1岁。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或有或无,部分病人有发热、发冷。肝功能损害大部分为轻度,其中1例达到重型肝炎标准。影像学表现:彩超检查大部分患者提示肝超声改变,部分提示有肝肿大或脾肿大。实验室检查:HEV-IgM均阳性。
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2.1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①湿热初袭,兼有表证:多见于发病初期,即黄疸前期,治拟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白茅根、茵陈、赤小豆各30g,连翘、藿香各10g,板蓝根15g,白蔻仁6g。②湿热郁结,中焦郁阻:多见于黄疸前期及黄疸期,治拟清热祛湿、调畅枢机,方用茵陈蒿汤合用栀子柏皮汤加减:茵陈、金钱草、蒲公英各30g,赤芍、米仁、川芎各15g,栀子、连翘、茯苓、黄柏各10g,生大黄(后下)5g。加减:呕恶重者加竹茹6g,制半夏10g;胁痛加川楝子、郁金、延胡索各10g;若患者身痒明显,肝功能提示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60%,可用赤丹退黄散合用茵陈蒿汤加减:赤芍50g,茵陈30g,连翘、栀子各10g,丹皮12g,大黄(后下)5g。③肝胆湿热,脾胃不和:多见于无黄疸或黄疸轻微、恢复期,治拟清肝和胃、利湿化浊,用茵陈胃苓汤加减:茵陈30g,丹参、茯苓、米仁各15g,猪苓、虎杖、白术、泽泻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
2.2 西药治疗:护肝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30ml或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80ml,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1.8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结束前适当减量。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使用退黄药如苦黄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病重者还可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等。
, 百拇医药
此外,早期卧床休息,床边隔离,以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忌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
3 治疗结果
经15~45天,平均32天治疗,31例中30例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0例好转(症状改善,肝功能有改善);1例未愈(症状无改善,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未愈患者发展为重症肝炎转上级医院,后治疗无效而死亡。
4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38岁。干部。2005年8月3日入院。患者近10天来感乏力、厌油,时有恶心感,尿黄,无发热。既往无肝炎病史。肝功能提示:TBIL78μmol/L,DBIL51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24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23U/L,白蛋白(ALB)40g/L。HEV-IgM阳性。B超提示:肝超声改变。舌红、苔黄腻,脉滑。诊断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治拟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茵陈蒿汤合赤丹退黄散加减:赤芍50g,茵陈30g,连翘、栀子各10g,丹皮12g,大黄(后下)5g。每日1剂,水煎分服。患者床边隔离,同时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35天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
, http://www.100md.com
5 体会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青壮年发病率高,老年感染者病情较重,孕妇感染则预后差。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但必须强调早期卧床休息以及对症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是湿热相搏,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疏肝、利胆、健脾、和胃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清热解毒药中板蓝根、黄柏、连翘、蒲公英等可作首选。《金匮要略》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故常用茵陈、金钱草、米仁、茯苓之类,使清热与利湿得以统一。关幼波认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故方中加用活血药物,如丹皮、赤芍、白茅根、大黄等,诸药同用,故取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 2008-02-28, 百拇医药(潘锦辉)
笔者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均为我院肝病科住院病人,均符合《传染病学》中的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22~70岁,平均35±11.1岁。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或有或无,部分病人有发热、发冷。肝功能损害大部分为轻度,其中1例达到重型肝炎标准。影像学表现:彩超检查大部分患者提示肝超声改变,部分提示有肝肿大或脾肿大。实验室检查:HEV-IgM均阳性。
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2.1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①湿热初袭,兼有表证:多见于发病初期,即黄疸前期,治拟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白茅根、茵陈、赤小豆各30g,连翘、藿香各10g,板蓝根15g,白蔻仁6g。②湿热郁结,中焦郁阻:多见于黄疸前期及黄疸期,治拟清热祛湿、调畅枢机,方用茵陈蒿汤合用栀子柏皮汤加减:茵陈、金钱草、蒲公英各30g,赤芍、米仁、川芎各15g,栀子、连翘、茯苓、黄柏各10g,生大黄(后下)5g。加减:呕恶重者加竹茹6g,制半夏10g;胁痛加川楝子、郁金、延胡索各10g;若患者身痒明显,肝功能提示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60%,可用赤丹退黄散合用茵陈蒿汤加减:赤芍50g,茵陈30g,连翘、栀子各10g,丹皮12g,大黄(后下)5g。③肝胆湿热,脾胃不和:多见于无黄疸或黄疸轻微、恢复期,治拟清肝和胃、利湿化浊,用茵陈胃苓汤加减:茵陈30g,丹参、茯苓、米仁各15g,猪苓、虎杖、白术、泽泻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
2.2 西药治疗:护肝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30ml或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80ml,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1.8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结束前适当减量。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使用退黄药如苦黄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病重者还可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等。
, 百拇医药
此外,早期卧床休息,床边隔离,以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忌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
3 治疗结果
经15~45天,平均32天治疗,31例中30例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0例好转(症状改善,肝功能有改善);1例未愈(症状无改善,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未愈患者发展为重症肝炎转上级医院,后治疗无效而死亡。
4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38岁。干部。2005年8月3日入院。患者近10天来感乏力、厌油,时有恶心感,尿黄,无发热。既往无肝炎病史。肝功能提示:TBIL78μmol/L,DBIL51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24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23U/L,白蛋白(ALB)40g/L。HEV-IgM阳性。B超提示:肝超声改变。舌红、苔黄腻,脉滑。诊断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治拟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茵陈蒿汤合赤丹退黄散加减:赤芍50g,茵陈30g,连翘、栀子各10g,丹皮12g,大黄(后下)5g。每日1剂,水煎分服。患者床边隔离,同时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35天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
, http://www.100md.com
5 体会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青壮年发病率高,老年感染者病情较重,孕妇感染则预后差。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但必须强调早期卧床休息以及对症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是湿热相搏,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疏肝、利胆、健脾、和胃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清热解毒药中板蓝根、黄柏、连翘、蒲公英等可作首选。《金匮要略》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故常用茵陈、金钱草、米仁、茯苓之类,使清热与利湿得以统一。关幼波认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故方中加用活血药物,如丹皮、赤芍、白茅根、大黄等,诸药同用,故取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 2008-02-28, 百拇医药(潘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