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75例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针刺疗法 穴位注射
突发性耳聋属临床疑难病症,病残率高,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75例患者全部来自针灸科门诊,均参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1996)上海制定的诊断标准:①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的听力下降,并且是感音神经性聋,常见为中度或重度;②原因不明;③可伴有耳鸣、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④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16~62岁,平均40岁;病程1~12月,平均病程3.5月;左耳35只,右耳40只;耳聋程度分级根据1986年10月7日我国公布的听力“残疾标准”中的耳聋程度分级(纯音测听频率范围0.5~8kHz),8例轻度聋(26~40dBHL),51例中度聋(41~55dBHL),11例中重度聋(56~70dBHL),5例重度聋(71~90dBHL);伴有耳鸣26例,眩晕28例,头痛7例。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肝胆湿热型33例,痰浊中阻型19例,气血亏虚型23例。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疗法:基本取穴为两组:第一组为听宫、完骨、角孙、风池、外关,第二组为听会、翳风、率谷、中渚、太溪,两组交替使用。辨证取穴:肝胆湿热型加太冲、阳陵泉,痰浊中阻型加丰隆、三阴交,气血亏虚型加关元、足三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医者取华佗牌直径0.30mm、长50mm一次性毫针,针刺听宫、听会时,令患者张大口,垂直进针20~30mm,不提插、不捻转,以患者得气为度;其余穴位常规刺法,以得气为度。肝胆湿热型、痰浊中阻型予以捻转泻法,气血亏虚型予以捻转补法。均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穴位注射:每次针刺结束后予以穴位注射。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0.5mg,选用第一组穴位的风池,选用第二组穴位的翳风,两穴交替使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快速进针法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上下提插,出现酸、胀等得气感应,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物,每穴约0.5mg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75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9例痊愈(测听频率0.25~5kHz,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占12.0%;22例显效(测听频率平均提高30dBHL以上),占29.3%;35例有效(测听频率平均提高15~30dBHL),占46.7%;9例无效(测听频率平均改善不足15dBHL),占12.0%。总有效率88.0%。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2岁。2006年5月5日初诊。耳鸣2个月。头部有轰鸣感,如潮起潮落,日夜不停,夜间为甚,双耳听力下降,伴头晕、失眠、胁胀、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电反应测听示双耳下降曲线。诊为双耳突发性耳聋(中度聋)。曾服用都可喜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今辨证为肝胆湿热型耳鸣,以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另加太冲、阳陵泉,得气后予以捻转泻法。每次针刺结束后予以穴位注射维生素B120.5mg。治疗2个疗程后,耳鸣消失,听力恢复至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
, http://www.100md.com
5 体会
本病属中医“耳鸣”范畴,听宫、完骨、角孙、风池、听会、翳风、率谷位邻耳部,可疏导经气,宣通闭阻,清热泻火;中渚、外关为少阳三焦经之穴,刺之可疏利少阳,宣通气滞;太冲、阳陵泉可清肝泻火;丰隆、三阴交可健脾化痰;关元、足三里可补益气血;太溪补肾益精,故诸穴相配,获满意疗效。
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针刺可以对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调节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平衡,抑制内耳免疫应答,扩张血管,改善椎-基底动脉及内耳动脉血液运行。配合注射
维生素B12起到营养神经作用,促进耳蜗神经的恢复。
收稿日期 2007-11-23, 百拇医药(刘 鸿)
突发性耳聋属临床疑难病症,病残率高,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75例患者全部来自针灸科门诊,均参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1996)上海制定的诊断标准:①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的听力下降,并且是感音神经性聋,常见为中度或重度;②原因不明;③可伴有耳鸣、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④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16~62岁,平均40岁;病程1~12月,平均病程3.5月;左耳35只,右耳40只;耳聋程度分级根据1986年10月7日我国公布的听力“残疾标准”中的耳聋程度分级(纯音测听频率范围0.5~8kHz),8例轻度聋(26~40dBHL),51例中度聋(41~55dBHL),11例中重度聋(56~70dBHL),5例重度聋(71~90dBHL);伴有耳鸣26例,眩晕28例,头痛7例。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肝胆湿热型33例,痰浊中阻型19例,气血亏虚型23例。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疗法:基本取穴为两组:第一组为听宫、完骨、角孙、风池、外关,第二组为听会、翳风、率谷、中渚、太溪,两组交替使用。辨证取穴:肝胆湿热型加太冲、阳陵泉,痰浊中阻型加丰隆、三阴交,气血亏虚型加关元、足三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医者取华佗牌直径0.30mm、长50mm一次性毫针,针刺听宫、听会时,令患者张大口,垂直进针20~30mm,不提插、不捻转,以患者得气为度;其余穴位常规刺法,以得气为度。肝胆湿热型、痰浊中阻型予以捻转泻法,气血亏虚型予以捻转补法。均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穴位注射:每次针刺结束后予以穴位注射。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0.5mg,选用第一组穴位的风池,选用第二组穴位的翳风,两穴交替使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快速进针法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上下提插,出现酸、胀等得气感应,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物,每穴约0.5mg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75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9例痊愈(测听频率0.25~5kHz,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占12.0%;22例显效(测听频率平均提高30dBHL以上),占29.3%;35例有效(测听频率平均提高15~30dBHL),占46.7%;9例无效(测听频率平均改善不足15dBHL),占12.0%。总有效率88.0%。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2岁。2006年5月5日初诊。耳鸣2个月。头部有轰鸣感,如潮起潮落,日夜不停,夜间为甚,双耳听力下降,伴头晕、失眠、胁胀、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电反应测听示双耳下降曲线。诊为双耳突发性耳聋(中度聋)。曾服用都可喜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今辨证为肝胆湿热型耳鸣,以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另加太冲、阳陵泉,得气后予以捻转泻法。每次针刺结束后予以穴位注射维生素B120.5mg。治疗2个疗程后,耳鸣消失,听力恢复至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
, http://www.100md.com
5 体会
本病属中医“耳鸣”范畴,听宫、完骨、角孙、风池、听会、翳风、率谷位邻耳部,可疏导经气,宣通闭阻,清热泻火;中渚、外关为少阳三焦经之穴,刺之可疏利少阳,宣通气滞;太冲、阳陵泉可清肝泻火;丰隆、三阴交可健脾化痰;关元、足三里可补益气血;太溪补肾益精,故诸穴相配,获满意疗效。
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针刺可以对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调节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平衡,抑制内耳免疫应答,扩张血管,改善椎-基底动脉及内耳动脉血液运行。配合注射
维生素B12起到营养神经作用,促进耳蜗神经的恢复。
收稿日期 2007-11-23, 百拇医药(刘 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