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8年第8期
编号:11670753
中药心脏毒性的研究概况(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8期
     关键词 中药 心脏毒性 文献综述

    中药一向被认为具有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的特点,但近年来有关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文献报道日趋增多,其中关于心脏毒性方面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

    心脏毒性是指在相对小的剂量和相对短的时间内,药物对心脏产生的影响生理功能或损害心肌的药效反应。现分述部分具有心脏毒性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心脏毒性临床表现与产生机制。具有心脏毒性的中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类。

    1 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含氮有机碱,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生物碱类毒性中药主要有乌头、博落回、雪上一枝蒿、马钱子、钩吻、曼陀罗、罂粟、龙葵、藜芦等。

    1.1 乌头: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生药中的毒性成分主要为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其中乌头碱毒性最强,成人一次性口服0.2mg即可出现毒性反应,3~4mg即可致人死亡,其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毒性[1]

    急性乌头碱中毒可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表现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其中伴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见[2]。临床上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多形性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比。频发多源室性心律失常均出现在重度中毒患者中,部分轻度中毒患者可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ST-T变化和Q-T间期延长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