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718140
“侣山堂”亭碑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12期
     关键词 侣山堂 亭碑 张志聪 钱塘医派 杭州 中医药文化

    2008年3月30日,在杭州“吴山天风”石刻的左侧山坡上,举行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讲习场所,钱塘医派主要的学术活动场馆——“侣山堂”纪念亭碑揭幕仪式,杭州又添中医药文化新景观。

    春秋战国楚文化和吴越文化曾经在钱塘江流域交相辉映,孕育了杭州的古代文明历史。杭城历代名医纷呈,尤其是明末清初,形成了以卢之颐、张遂辰为开山鼻祖,以张志聪、张锡驹为中坚力量,以高世栻、仲学辂为传承人物,以“侣山堂”为主要活动场所,并集诊疗、讲学与研究为一体的历时近四百年的钱塘医派。当时,学医之人咸归武林(杭州古称),故外郡人称杭州为“医薮”。“侣山堂”原址在吴山西北山脚粮道山路,其建筑毁于清乾隆年间。为了宏扬中医药文化,彰显钱塘医派的贡献,在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资助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对“侣山堂”历史情况进行了考证,专程到北京国家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查找合适资料,在查阅大量史料与有关专著的基础上,历经四年研究编撰而成《钱塘医派》一书,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

    早在2000年初,张承烈教授等专家根据浙江省政协文卫体委员会提出的“开展全省中医药文化的调研”,对杭州中医药历史文化渊源进行了考证,并于《杭州日报》上发表了文章,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吴山脚下的河坊街历史街区的建设中,加强了胡庆余堂、保和堂、种德堂、回春堂等医药场馆的建设。《钱塘医派》一书出版后,在张承烈教授等专家倡议下,对“侣山堂”这一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发掘保护。在杭州市园文局、上城区政府和吴山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侣山堂”纪念亭碑一年之内即告落成。煌煌医药,郁郁文明。中医药是门科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杭州将给世人昭著杭州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侣山堂”纪念亭碑的落成,与清河坊历史文化古街的开发建设珠联璧合,互为辉映,也为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增添了一处中医药人文新景观。

    附:侣山堂碑记

    胥山之阴,娥嵋之麓,有石累焉纷出,其上筑屋数椽。南则构轩临峰,葱郁涌入,清风荡涤;北则庭门接世,高朋鱼贯,名医满座。雅号侣山,堂主隐庵。召聚同道,开坛论医育人才;发皇古义,研习医经洞本源;同参共晰,集注经典传四海;精通岐黄,善疗疑难济苍生。康王南渡,宋室建都,钱塘自此繁荣。明清以降,康乾巡行,医学盛况空前。时医云集,名家荟萃,习岐黄之学者咸向往之,外郡人称武林为医薮。论医讲学,卢之颐开先河;尊经崇古,张遂辰创派别;承上启下,张志聪集大成;竭尽全力,张锡驹羽翼之;呕心沥血,高世栻传衣钵;前仆后继,仲学辂终善局。代代传承,名动一时,史称钱塘医派,独领风骚百年。是堂哉,记载钱塘历史辉煌,见证武林医学文化,惜乎乾隆年间毁于兵燹,今逢遇太平盛世建亭立碑,又适值《钱塘医派》一书付梓刊行,故为之记。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

    二00七年三月

    收稿日期 2008-05-22, 百拇医药(张承烈 胡 滨 竹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