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8182
调肝脾针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女性激素、促黑激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的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1期
     西医对黄褐斑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氧自由基改变与黄褐斑的发生有关[3-5]。正常情况下,体内抗氧化酶如SOD等,对机体的氧化性损伤发挥有效的清除作用,使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处于动态平衡。而黄褐斑患者这一平衡系统遭到破坏,不能及时清除生理条件下产生的过氧化脂质等氧化物,使LPO在体内堆积。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黄褐斑患者LPO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OD则下降。通过以调肝脾针法为基础的针刺治疗,LPO下降,SOD上升,患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得到改善。

    有人认为,不利的精神因素可能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系统释放如促黑激素等相关神经肽而致色素沉着[6-8]。临床上我们发现黄褐斑患者发病初期多有烦躁、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并出现相应症状,患者MSH较健康组升高,经针刺治疗3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MSH较治疗前下降,这可能与治疗后患者烦躁、紧张、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改善有关。

    有关黄褐斑与女性激素之间的关系,有不同观点。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FSH、LH、E2、P、PRL、T各项目的测定值和健康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黄褐斑患者女性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治疗后女性激素水平与治疗前、空白组3个月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黄褐斑与女性激素水平无明显相关。

    8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5):278.

    [2]王海棠.中医美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9-40.

    [3]冯安吉,海春旭.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2):183-184.

    [4]李英松.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4):281.

    [5]崔正军,岑瑛.黄褐斑的研究现状[J].四川医学,2004,25(1):116-118.

    [6]杨慧兰,冯穗一,廖元兴,等.广州地区黄褐斑有关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2):89-90.

    [7]Wolf R,Wolf D,Tamir A,et a1.Meiasma:a mask of stress[J].Br J Dermatol,1991,125(2):192-193.

    [8]向亚萍.浅谈精神因素、神经肽与黄褐斑[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37-38.

    收稿日期 2008-10-16, http://www.100md.com(史红斐 徐 兵 郭希超 裘霞雯 张玉萍 丁芗洁)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