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胸痹证治浅析
摘要 胸痹是一种因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致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对于本病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做了系统论述,为后世医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 金匮要略 胸痹 证治探讨
胸痹病证的记载首见于《灵枢•本脏》,其云:“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指出肺脏小者,则少有饮邪罹难,不患喘喝病症,肺脏大者,则多有饮邪停留,易患胸痹、喉痹、逆气的病症。汉代张仲景首创理法方药统一的辨证治疗体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他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论述胸痹的条文七条,列方十首,其文辞简朴,辨证论治寓意深刻,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古代医家论述胸痹证治最完整的一篇文章。现将《金匮要略》胸痹之证治浅析如下。
1 辨证求因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论述胸痹心痛的条文有七条,其中开篇第一条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心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不仅示明了“阳微阴弦”为胸痹的主要病因,同时又认为“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为其基本病机。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离不开邪盛和正虚两个方面。对于胸痹而言阳微、阴弦是其基本的征象,“阳微”是上焦阳气不足,“阴弦”是阴寒邪盛,邪实内停之征。阳微与阴弦并见说明胸痹因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