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12期
编号:11890900
浅析顽固性面瘫的针灸疗法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12期
     关键词 顽固性面瘫梅花形针刺 刺络拔罐

    顽固性面瘫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就医,而难愈。久病入络,久病必虚,形成虚实夹杂证,更增加治疗难度。笔者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出配合面神经分布的解剖特点的针灸疗法,并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请同道指正。

    顽周性面瘫,除了面部肌肉瘫痪,功能尚未恢复之外。还多伴有面肌痉挛的情况,因此治疗的时候就很棘手。因为对于面肌痉挛的情况,针刺治疗的时候就要避免重刺激,包括手法的重刺激以及电针刺激,以免加重面肌痉挛的发生,而手法过轻的话,对顽固性面瘫的改善难有较大帮助。针对这一点,笔者在临床上发现顽固性面瘫尤其以在额肌和口唇周围的下唇方肌及三角肌的肌肉松弛下垂、瘫痪为多见,更有患者肌肉明显萎缩,这三部分在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总结出一套方法。易发生痉挛的部分,包括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周围的穴位以及在面部中央的颧肌附近这些区域,如果已经发生痉挛就以少刺或毛刺为主以免加重痉挛的发生,并禁用电针,可配合健侧的穴位,健侧穴位可多取、深刺,如果未发生痉挛的话也不能较重地刺激,可采用多针浅刺法,以防范于未然。而对于额肌和口唇周围的下唇方肌及三角肌这些未发生痉挛的部位,用毛刺或浅刺所起的作用就很小,就要采用截然不同的针刺方法,可在此几个部位应用梅花针形的排刺及配合电针,梅花形透刺即在位于额肌上的阳白穴以穴为中点向正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透刺,这是因为肌肉是纵向上下排列的,这种透刺可有效的改善额肌的运动无力,这与一穴四透法不同,即阳白四透法:阳白透头维、上星、攒竹、丝竹空。一穴四透法主要是疏通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之间的经气。此种针刺方法不是单纯针刺病变的穴位,而是还针对病变的肌肉,针尖集中到达肌腹部位,尤其在电针有规律的刺激下可使病变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对于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和加强肌肉收缩力,提高面瘫肌的兴奋性,尤其对瘫痪肌群的张力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在口唇周围的三角肌部位,笔者一般以三角肌中点为针刺点,四根针刺的方向和人体的正中线成45°,这主要是因为三角肌的走向是由口角开始向下颌角呈扇形分布,下唇方肌的针刺点位于外口角向下,相当于下唇方肌的中点,四根针刺向正上下左右方向透刺。针刺结束后可每2~3天在面部进行刺络拔罐,尤其以上3个部位为主,用梅花针在病变部位轻轻叩刺,以皮肤红润有轻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恢复麻痹的神经功能。此法可将久治未愈瘀积之邪通过刺络拔罐以宣泄,使病邪迅速排出体外,经脉气血重新通畅,并可使面部的肌肉得到正常的濡养,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 百拇医药
    如治孙某,女,36岁。2008年6月就诊。主诉:左侧面瘫¨个月。2007年11月前因受风寒后出现右侧面瘫,右侧额纹消失,完全不能抬眉,闭眼露白晴,右侧鼻唇沟变浅,不能示齿及鼓腮,右侧嘴角下垂,右侧口腔食后存食,伴右耳后疼痛,初患病时神经内科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患病10天后配合针灸治疗,耳后疼痛消失,针灸治疗2个月后,右侧额纹初显,稍能抬眉,眼睛能完全闭上,右侧鼻唇沟仍浅,右侧嘴角下垂,不能示齿及鼓腮,后间断治疗,未有明显好转。诊见:左右额纹明显不对称,抬眉无力,眼睑下缘间或跳动,劳累或紧张后加重,右侧鼻唇沟仍浅,右侧嘴角下垂,鼓腮漏气,针对这种情况,在阳白穴采用梅花针形透刺法,在三角肌的中点及下唇方肌的中点均采用梅花针形透刺法,并加以电针刺激,每隔2~3日在此3个部位进行刺络拔罐,拔罐后皮肤颜色多呈紫红色。太阳穴平补平泻,四白、颧髂、巨髂、迎香穴针用浅刺,配合远端穴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治疗1次后患者局部肌肉的板滞感明显减轻,治疗7次后额纹明显加深,鼓腮时稍显漏气。眼肌痉挛的现象明显减轻,共治疗2个疗程后,右侧面部完全恢复正常,后随访,无复发。, 百拇医药(曾 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