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89667
扶正固本类药物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0年第2期
     关键词 扶正固本类药物 肿瘤转移 基因 文献综述

    肿瘤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基因调控和多步骤发展过程,并涉及到肿瘤细胞、机体、靶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涉及到一系列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影响其抗侵袭转移功能的正常发挥。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扶正固本类药物通过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温阳补肾等方法,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作用[1-2]。随着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扶正固本类药物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有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近几年相关研究和运用概况综述如下。

    1 机体正虚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中医学强调,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人体“五脏元真”和外界“客气邪风”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1.1 肿瘤发生的内因是机体正气不足:中医学认为,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密固,人体的内脏功能正常,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以发生,正如《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2 机体正虚促使肿瘤病情加重发生转移:中医学对肿瘤转移的发生及传变早有认识。《灵枢•百病始生》中记载:“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3]癌瘤形成后,癌毒播散,经由孙脉、络脉、经脉,进而侵犯脏腑、组织(胃肠、募原等),阐述了肿瘤由局部向远处转移的过程,指出肿瘤转移发生的关键是以脏腑虚损为本,邪毒流散为标[4]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