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96070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概况(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0年第7期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中医药疗法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因感染、药物、食物、粉尘等致敏物质刺激导致全身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炎等症状。本病多见于青少年,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西医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这些疗法存在停药后易复发等弊端。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并无“过敏性紫癜”这一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肌衄”、“葡萄疫”、“血证”、“斑疹”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对该病病机的总体认识。如《灵枢·百病始生》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诸病源候论》载:“斑毒之病,是热气人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肌肉,状如蚊蚤所啮,赤斑起,周匝遍体。”说明本病与外感四时不正之气有关,热毒之邪犯胃,阳明气血外溢肌肤而现瘀斑。“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景岳全书·血证》),提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所致。唐宗海于《血证论》中指出:“既然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阻塞气之往来。故滞碍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说明本病所伴腹痛、关节肿痛与气滞血瘀密切相关。《慎斋遗书》亦载:“杂病久而不愈者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