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春论治痧胀(上)
因食作痛,有失饥饱,中脘作痛,其症遇食即痛,胸膈饱闷,似痧者一,然按脉气口必然有力可辨。若因冷食人胃,食与寒气相搏于中,则心脾郁结,胸胁满闷,中脘作痛,似痧者二,然按脉气口必然无力,但有嘈杂冲胸、嗳气吞酸可辨。因气者,是怒气所伤,不得发越,胸膈气塞,冲击心脾,呕逆恶心,吐不能出,其疼手不可按,坐卧不定,奔走叫呼,似痧者三,然按脉两关必然洪大,余部俱必应指,刮之无痧,痧筋不现可辨。
因火者,是因热作痛,胃火上逆,呕吐酸水,必然口渴欲饮,饮人即吐,其证手足温暖,面带阳色,似痧者四,按脉六部洪数,与痧症脉见沉者居多有不同,再看痧筋,兼用刮法,是能辨清。
因冷者,体质虚寒,沉寒作痛,其脉迟软,似痧者五,但因热则安,饮冷痛发,无痧筋可辨。
因虫者,胃脘疼痛,有如刀触,痛极按心,搔爬难定,兼之脉息无论徐疾不一,似痧者六。然虫必有因,各有所喜,或泥或酒,或茶叶或糖物,食之便安。若用杀虫药力薄反而增加疼痛,刮背不起痧粒,其皮色亦没有变化,是虫非痧可辨。
因积者,旧有宿积聚结肠胃,忽因行动作疼作痛,似痧者七,然痧筋不见,刮痧无影可辨。
史晋臣日:人若四肢无力,胸腹闷痛,凛寒困倦,眩晕呕恶者,此即痧胀之将发也,宜速刮之。
杂病兼痧胀宜慎,杂症的痛兼患痧胀作痛,宜看痧筋兼察脉,详辨之才能分别。当先治痧胀,后理杂症。盖痧胀急而杂症缓,况痧气不清,而杂症亦不能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