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3508
凉膈清肺汤治疗麻疹44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1年第5期
     关键词:麻疹;并发症;凉膈清肺汤

    近10年来,笔者自拟凉膈清肺汤治疗麻疹患者86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86例,男50例,女36例;1-5岁16例,6-9岁51例,10-14岁9例,﹥15岁10例。典型麻疹56例,轻型麻疹8例,异型麻疹12例,成人麻疹8例,重型麻疹2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T38℃-41%),皮疹及出现口腔粘膜斑76例,上呼吸道卡他症状65例,畏光流泪54例,合并淋巴结肿大48例,轻度脾肿大25例,伴咳嗽68例,腹泻15例,便血29例,呈现心肌炎样心电图改变者35例,尿异常19例,肝功能异常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常规组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如维持水盐、酸碱平衡、补充能量、对症处理等。治疗组除上述方法外加服中药自拟凉膈清肺汤:黄芩、麻黄、炙甘草各4-9g,虎杖5-10g,蒲公英6-15g,杏仁5-12g,石膏12-25g。随症加减:热毒炽盛者加银花、连翘、鱼腥草;热盛伤津者加生地、知母、山药;咳剧有痰者加全瓜蒌、葶苈子、苏子;疹色不鲜、面色紫黯者加赤芍、丹皮、竹茹、蝉蜕;呼吸喘促者加黄芪、玄参;高热不降者加水牛角、地鳖虫。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4-10天。

    3、治疗结果

    3.1治疗标准:显效:发热渐降以至消退,皮疹顺序出现,3-7天内消失,其他症状体征在5-10天内逐渐消退;无效:治疗10天以上发热不退或热退后复又上升,皮疹隐隐或消退后又复出现者。

    3.2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2.1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3-7天,平均2.9±1.5天;皮疹消退时间4-12.5天,平均3.2±1.9天。对照组发热消退时间5-14天,平均4.52±2.2天;皮疹消退时间5-14天,平均5,2±2.3天;两组发热、皮疹的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详见表1。

    3.2.2两组不同临床类型的疗效比较:治疗组典型麻疹、轻型、异型及成人麻疹显效者分别为25例、3例、5例、3例;常规组分别为22例、3例、2例、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2.3两组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发生肺炎9例,心肌炎10例,肝损伤6例,肾损伤7例,淋巴结肿大18例,脾肿大10例;常规组发生肺炎20例,心肌炎25例,肝损伤20例,肾损伤12例,淋巴结肿大30例,脾肿大15例。治疗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体会

    凉膈清肺汤是在麻杏石甘汤基础上辨证加减而成。麻杏石甘汤原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以本方加减治疗皆可获效。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在其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即创此奇方,方中麻黄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而生津。两药相辅相成,既能宣肺又能泻热。石膏倍量伍于麻黄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且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相制为用;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合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甘草炙后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用。仅此四味,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解毒之功。笔者法圣人而自拟凉膈清肺汤,加用黄芩、虎杖、蒲公英增加清凉膈活血透疹之效。故凉膈清肺汤治疗麻疹,体温消退平稳,从发热到体温正常,时间较常规组提前0.5-3天皮疹转归平顺、畅稳,透疹清肺凉膈解毒的疗效比较可靠。, 百拇医药(杨铁骊 李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