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137007
《老子》与《黄帝内经》中防病养生学术思想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1年第7期
     关键词:老子 黄帝内经 防病养生 中医学术发掘

    《老子》又称《道德经》,系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老子》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被道教作为重要经典收入《道藏》。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家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医防病养生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就《老子》与《黄帝内经》的防病养生学术思想的关系作一探讨。

    1、《老子》的“治未乱”与《黄帝内经》的“治未病”

    《老子》十分注重防患于未然,主张于祸乱发生之前就应警惕提防,并采取措施防止。如《老子·六十四章》说:“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这种防微杜渐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亦得到充分的体现。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有关论述和内容与《老子》“治未乱”有相似之处。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指高明的医生不治已病,不是等有了病之后再治,而是“治未病”,即在没有病之前就要进行预防。

    又如在《灵枢·官能》中曰:“上工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素问·刺热篇》曰:“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都强调高明的医者治病于未发。这种“治未病”的思想与《老子》的“治未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实践证明,这种以预防为主的“治未病”的方法在临床上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天覆地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