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7年第8期
编号:172826
译者主体视角下《伤寒论》英译本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4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8期
底本,1《伤寒论》及英译本,2译者主体性,3译者主体在《伤寒论》英译中的体现,4结语
     张国利 柴可夫

    1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浙江 杭州 311402 2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医翻译

    译者主体视角下《伤寒论》英译本研究*

    张国利1柴可夫2

    1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浙江 杭州 311402 2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译者主体 伤寒论 英译本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的诸多因素成为研究对象。其中,作为对只见“文”不见“人”的偏颇译论研究的一种修正,译者主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译者主体的视角审视目前国内外发行的《伤寒论》英译本,归纳总结其英译研究的现况和成果,对目前的中医典籍英译的规范化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1 《伤寒论》及英译本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作者为东汉末年张仲景(约150-219年)。《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书籍,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长期以来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是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的必读书籍[1]。

    自1981年至2016年的35年时间里,共有6位译者对《伤寒论》进行了独立译本翻译:许鸿源(1981)、罗希文(1986)、魏迺杰(1999)、黄海(2005)、杨洁德(2009)、刘国辉(2016)。此外,Dean C.Epler和台湾美籍华人Paul Lin夫妇都曾节译部分原文,植物药学家J.Michael More曾在专著中介绍《伤寒论》的方剂及临床应用。这些译者包括中外籍人士,他们或独译或合译,为《伤寒论》的对外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译者主体性

    国内关于翻译主体的研究成果中,以下三种定义对译者主体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界定:①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