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9年第2期
编号:171793
愆滞致病论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6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2期
枢机,王氏,经络,1“愆滞致病论”的学术渊源,2“愆滞致病论”在发病学上的意义,3“愆滞致病论”在治疗学上的作用,4结语
     盛增秀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愆滞致病”的理论是清代浙籍著名医家王孟英提出来的。王氏学验俱丰,尤擅长于诊治温病,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齐名,被后世誉称为“温病学派四大家”。笔者在青中年时期,曾认真学习和整理研究了王孟英的著述,获益良多,并撰写出版了不少有关王氏医学的论著。现年届耄耋,工作之余,重新展读和反复揣摩王氏著述,深感“愆滞致病”是王氏富有创新性的独特理论,是王氏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中的重中之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兹研讨如下。

    1 “愆滞致病论”的学术渊源

    王孟英尝谓:“缘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苟不知此,虽药已对证,往往格格不入。”又说:“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由是观之,“百病皆由愆滞”,是王氏最基本的病因观;“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是王氏最突出的治疗观。水有源树有根,究其学术渊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阐述:其一,《素问·至真要大论》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意指对疾病的治疗,应注重于疏通脏腑气血,使无壅滞之弊,则人体可恢复平和和健康。诚如清代姚止庵在《素问经注节解》中所释:“疏其壅塞,令上下无碍,血气通调,则寒热自和,阴阳调达矣。”这明确提示,疏通气血是疾病治疗上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系;其二,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所谓“元贞”者,即五脏真元之气,亦即朱丹溪《格致余论》所说的“人之所藉以为生者,血与气也”。《医宗金鉴》说得更为透彻:“五脏真元之气,若通畅相生,虽有客气邪风,勿之能害,人自安和;如不通畅,则客气邪风,乘隙而入,中人多死。”即是说,只要五脏元贞充实,气血通畅,抗病力强,能抵御外邪的侵袭,使人平安健康;其三,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亦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从词义上解,“怫郁”犹悒郁也,是情志抑郁不得舒畅的意思。但朱氏所说的“怫郁”,不单纯局限在情志方面,其义更加广泛,明代医家赵养葵曾对此作了解释:“郁者,抑而不通之义,……为因五气所乘而致郁,不必作忧郁解。忧乃七情之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