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9年第6期
编号:171564
《黄帝内经》“甘味”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6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6期
大论,脾土,1甘之概述,2甘之功效,3甘之应用,4甘之禁忌
     胡泽雨 蒋紫嫣 王 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五味,指中药药味中的辛、甘、酸、苦、咸。五味基于口尝,确定于临床,是药物真实滋味与功效相结合的归纳。中药五味不仅反映中药自身的功效属性,更在临床配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甘味”的药性、功效及临证应用进行论述及探讨。

    1 甘之概述

    《黄帝内经·素问》最早记载了“五味”理论并将五味归属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以五脏为中心,确定了五味与五方、五色、五体、五志等的对应关系。以甘为例,“中方”“黄”“肉”“思”皆与“甘”对应。《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首次把药味的概念视为药物的自然属性之一,并列入药性特征。但直到宋代以后,“五味”理论才逐渐过渡为中药“五味”理论[1]。此时,甘味已逐渐脱离具体滋味的概念,而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味道。甘的涵义大致有三:其一,指甜蜜,如现代汉语中,甘指甜的、美的,即像糖或蜜一样的味道;其二,指细细咀嚼米饭、馒头时所感觉的味道,如《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一》曰:“甘味生于百谷。”意思是百谷中皆有甘味,庄稼粮食即为甘;其三,指美味的、味道好。《说文解字注》曰:“美,甘也。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药物中有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分别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此外,习惯上淡味附于甘,故甘也有甘淡之意。可见,甘不仅指真实的滋味,更是药物功能的高度概括。

    2 甘之功效

    《黄帝内经》有甘缓、甘补、甘和之说,即甘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这是对甘味作用最早的概括。

    2.1 其性升散,归属脾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首先对甘的阴阳属性进行划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