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20年第8期
编号:164845
张喜奎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常见症状的用药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4年4月30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第8期
山慈菇,白鲜皮,土茯苓,1大黄,附子,2茯苓,泽泻,大腹皮,3仙灵脾,仙茅,仙鹤草,4白鲜皮,地肤子,蝉蜕,5芡实,金樱子,益智仁,6土茯苓,百合,7紫苏叶,藿香,8典型病例,9结语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3

    “慢性肾衰竭”这一病名在古代医籍中未予记载,但“关格”“肾风”“虚劳”“溺毒”等病亦可与之相当。其病位主要在肾、脾,但多累及诸脏腑,病因多由外受邪毒,素体虚衰,加之失治、误治所致。病机多虚实夹杂。张喜奎教授是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师承陈亦人、杜雨茂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30余载,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张师治疗慢性肾衰竭常见临床症状的用药经验整理总结,供同道参考。

    1 大黄、附子

    慢性肾衰竭是许多疾病的终末发展,其人素有固邪,内伏膀胱与肾,固邪乃人体在未发病前所固有的邪气,其可源于先天遗传,亦可源于后天所受。在发病过程中受外邪所助,或正虚无以制之,不断强大,邪伤正气,久则五脏六腑俱虚,正虚无力逐邪外出,毒深脏衰,发为此病。临床上慢性肾衰竭病人多见以虚寒证为主的畏寒、便秘症状。附子味辛善走,因寒为阴邪,常留恋下焦,附子可温下元,搜寒毒;大黄入血分,其力下行,可荡邪破滞,活血通经,逐瘀解毒。此大黄无需后下,以其后入泻下太甚,久煎则力缓势长。大黄得附子之热,制其寒凉之性,留通泻、安脏之功;附子得大黄之力,斩关破寒之力更甚;二药相伍,温阳散寒与逐邪泻浊之力并出。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黄除了可以促进肠蠕动使毒素经肠道排出,还可吸收肠道中毒素,减少氮在肠道的吸收,减轻氮质血症[1],更有抗纤维化作用延缓肾衰进展等作用[2]。附子可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肌供血,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并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作用等[3]。临床上张师常以大黄6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