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20年第11期
编号:164719
牛乳药用历史的本草考证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0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第11期
陶弘景,本草纲目,性味,1性味归经,2功能主治,3配伍应用,4炮制辅料,5注意事项
     张红心 竹剑平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牛乳在我国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考古材料证实,在我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量的牛的骨骼。据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的甲骨文记载,牛已被当时普遍饲养,因此就有了牛乳的食用,出现了“乳”的文字。战国末年的《礼记·礼运》详细描述了以牛乳为原料制作奶酪的过程:“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第五卷详细介绍了乳牛饲养、挤牛奶以及各种乳酪的生产方法。牛乳作为中药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中:“微寒。主补虚羸,止渴下气。”以后本草均载有牛乳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临床运用等,但内容互有出入,给牛乳的药用带来混乱。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对牛乳的药用历史进行梳理,认为现代本草著作对牛乳的药用记载不够详细,且其中有误,现考证如下。

    1 性味归经

    有关牛乳的性味,自梁·陶弘景认为“微寒”以来,唐代《证类本草》沿袭此说,《千金要方·食治》更补充其味“甘”,以后历代大部分本草如《食疗本草》《本草备要》《要药分剂》《药性切用》《本草经疏》《本草分经》《本草求真》《本草易读》《本草新编》等,均持牛乳“性微寒、味甘”的观点。但《新修本草》却说它“性平,生饮令人利,熟饮令人口干,微似温也”[1]。《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随息居饮食谱》也附随此说,《重庆堂随笔》更谓其性温,不知依据何在?至于牛乳的归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