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21年第8期
编号:164236
浅谈疏散伏热法治疗皮肌炎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27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8期
气分,脾胃,1伏热病因理论和皮肌炎,2温病伏热论治疗皮肌炎,3结语
     陈丽莹 王伟杰 冯 波 陆定其 王新昌#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皮肌炎是一组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失调相关,以皮肤损害、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皮肌炎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病名,根据其肌无力的表现可归属于“痹证”“痿证”“肌痹”等范畴,若伴皮肤特征的临床表现则可归属于“阴阳毒”“皮痹”等范畴。本文主要总结探讨温病理论中的“伏热”致病与皮肌炎的关系,联系皮肌炎的中医临床诊治特点,详述疏散伏热法在皮肌炎不同时期治疗中的应用。

    1 伏热病因理论和皮肌炎

    1.1 伏热理论渊源与内涵:“伏热”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其定义为热邪深伏于体内的发热病证。宋元明清时期,在外感六淫基础上,“伏热”理论论述产生了重大的发展和变革。宋代医家庞安时首次提出了“伏热温毒”致病的论述,补充和发展了单纯六淫致病和伏寒化温理论[1]。当前狭义伏热指的是伏气温病,外邪侵犯机体,正气不能托邪外出,使邪气伏匿于膜原、筋骨及五脏六腑,逾时而发。刘吉人在《伏邪新书》论述伏热之所以有感邪不即发而过后才发,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伏热的发病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初起即可见里证的,称为伏热自发;以里证为主,兼有卫分表证的,称为新感诱发。对于伏热发病的论治,医家也给出不同的角度。《重订广温热论·清凉法》提及伏热治法,主张先用辛凉,继用轻清,终用甘寒滋清气分燥热。《温热经纬》对伏气温病传变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与阐述,主张先治血分,后治气分;初起宜投清解营阴之药,等待伏邪从气分而化,久居人体而无出路,郁而化生火热,再清气分热邪。若伏邪较重,宜大清阴分伏邪再解气分。清·柳谷孙针对当时“重新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