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21年第11期
编号:164060
浙派医家盛燮荪针刺手法理论创见*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27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11期
调气,刺法,针法,1刺法以气血为纲要,2释《金针赋》“飞经走气”之义,3精研杨氏针法,创新补泻手法,4校注凌氏《经学会宗》,汇集《玉龙》透穴针法,5小结
     胡天烨 陈 峰 盛燮荪

    嘉兴市第一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盛燮荪,浙江桐乡乌镇人,主任中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针灸70余年,学验俱丰。盛老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的同时,重视针灸文献研究,在针灸学术上颇多创见。盛老善于运用毫针透穴、飞经走气等古典针法,提出调气取血针法。兹将盛老针刺手法理论创见整理介绍于下,以飨同道。

    1 刺法以气血为纲要

    盛老精研《内经》,提出刺法应以气血为纲要论。其中包含调气针法和取血针法。

    1.1 调气针法:调气针法,顾名思义是指通过针刺的各种操作手法来调整机体气血运行的一种治疗方法[1]。盛老认为《内经》中关于刺法的具体操作和刺法理论,首先是因九针的出现,特别是毫针可刺入达到腧穴的各个层次和角度,便于术者施以不同手法。因此,诸多调气手法、针刺补泻手法相应地在实践中得到创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调气针法,基本上是通过调整人体经脉营卫之气来发挥其治疗功能的。《内经》中关于“气”的含义是比较广泛和基本朴素的,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础物质,这种气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和后天摄入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1]。针刺时通过刺激经络腧穴的方法以激发经气,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来发挥治疗作用,《灵枢·刺节真邪》直接指明“用针之类,在于调气”。而针刺所要调的“气”是经络之气,也即是真气,故又谓“真气者,经气也”。真气内源于脏腑,分布全身,在病理情况下邪正虚实的变化,使机体的气血升降失调,通过针刺补泻使之达到平衡,这就是《灵枢·终始》所说的“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所以针刺的各种候气手法和补泻手法都属“调气”之法。“调气”和“治神”是《内经》论刺法和阐述针刺作用机制的两大主题,也是针灸医学从实践向理论升华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古代针灸学基础理论。调气在于治神,取气针法,从进针得气到施行补泻以至出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注重针下气的虚实变化,因为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是一身之主宰,而神禀于血气,血气行于脉中。

    1.2 取血针法:相较于调气针法的深刺,取血针法多浅刺,或刺络取血,或作浅表部揩摩。取血针法自《内经》以后一直到元明时期仍十分盛行,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在病邪由表入里的传变过程中,古人直观地认为当病邪尚在皮毛络脉阶段,刺之出血即可达到驱邪于外的目的[1]。因而《素问·血气形志》言:“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灵枢·经脉》记载:“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者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素问·皮部论》:“阳明之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