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22年第4期
编号:163819
中医隐转喻研究得失及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7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第4期
比类,借代,中医理论,1隐喻,转喻是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2隐喻,转喻推动中医理论形成也留下难题,3隐喻,转喻并不能诠释中医的全部理论,4由隐喻,转喻而推论中医的发展方向
     胡正旗

    川北医学院 四川 南充 637100

    当前,“中医隐喻研究已走过12年的历程”[1],对于中医转喻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为转喻研究“一直处于隐喻研究的光环之下”[2]。不管是隐喻研究还是转喻研究,目的都是为了诠释中医的语言、认知以及思维规律,构建新的中医理论,最终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从这一点来说,中医隐喻、转喻研究是很有意义的,甚至可能预示着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

    1 隐喻、转喻是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

    1.1 雅各布森的隐喻、转喻研究:在语言学界,对隐喻、转喻的阐释作出巨大贡献的是俄罗斯语言学家、诗学家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他在诗学研究中提出了隐喻与转喻二元对立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来源是索绪尔(Saussure)关于横组合与纵组合的二元对立。雅各布森还通过对失语症患者的实验分析证明,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两种基本修辞,也是认知的两种基本方式,失去了隐喻和转喻功能的大脑,不能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更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隐喻的发生,是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和它的隐喻体之间建立的相似性或类比为基础;而转喻的发生,则以实实在在的主体和它的转喻体之间建立的邻近性或相继的联想为基础[3]。

    1.2 隐喻对中医理论的诠释作用:当前的学术界,已经对中医隐喻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阴阳五行、病因病机、治疗、方剂及中药理论、特有的疾病等方面,并在概念隐喻理论之下引入原型范畴理论、家族相似性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意象图式理论作为补充性方法[1]。应当说这些研究是卓有成效的。但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隐喻的学术范畴与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说的“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极为相似,从而导致现代学者不知该怎样取舍。于是又有人提出了“象隐喻”[4]的新概念,以取得折中。笔者认为提出隐喻概念以解释中医理论是值得肯定的,但予以肯定并不是因为隐喻比“取象比类”的解释能力更强大,而是因为通过隐喻可以求得中西方认知科学的术语沟通和融合。但是不断创造新名词恐怕只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也逐渐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必须着眼于建立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理论体系”[5],研学者不能纠缠于无止境的语言文字游戏而无法自拔。一个新术语是否应该创立,应当看它是否有利于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如果新术语建立起来后让理论体系更混乱了,还不如就用原有的术语来进行解释。以下笔者就将尝试用雅各布森原有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共同诠释中医学的最初认知过程。

    1.3 隐喻和转喻对中医理论的诠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提出用隐喻、转喻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解释之前,中医学界通常用“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概括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