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23年第1期
编号:163437
慢性肾脏病下的肠道微生态中医认识浅谈*
http://www.100md.com 2023年3月23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1期
毒素,黄芪,菌群,1慢性肾脏病下的肠道微生态变化中医理论认识,2肠道菌群失调的中药干预
     伍云洲 林晓蒙 邢 洁 蔡旭东 贺志良

    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人类肠道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营养物质和宿主细胞在其中广泛相互作用,这一过程对于肠道稳态和宿主发育至关重要,健康人群肠道里面包含1014个微生物细胞的复杂群落,有超过1000个不同的物种[1]。在健康状态下,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保持共生关系,调节免疫系统,保护病原体,调节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从而有助于营养平衡。肠道微生物群的这种稳态内的失调与多种健康状况有关,不仅影响肠道,还影响远端器官。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与各种疾病的发展相关,包括肾脏疾病[2]。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出现胃肠动力的下降,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出现肠道菌群易位、肠道细菌种类构成改变;肠黏膜受损,激活肠道免疫细胞及炎症状态;肠源性尿毒素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细菌内毒素如脂多糖(LPS)或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如氧化三甲胺(TMAO)增多过多并进入血液,这些毒素在血液中蓄积而不能被及时清除,将加重肾脏损害,最终形成肠-肾之间的恶性循环。

    蔡子微等[3]在1995年曾提出中医学跟微生态学存在着原理统一性。魏曦教授作为我国微生态学创始人也曾预言过“微生态学很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本文将通过中医理论的几个方面简要阐述CKD与肠道微生态的内在联系及其中医治疗。

    1 慢性肾脏病下的肠道微生态变化中医理论认识

    CKD在中医学里无专属名词,按照其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参考“溺毒”“水肿”“肾风”“关格”“肾劳”等病证范畴,病位主要在脾、肾,其病机错综复杂,病机正虚邪实贯穿始终,可伴以浊邪化热。多因肾气不足,不能温煦脾脏,最终致气阴营血俱虚。由于脾肾两虚,脾气不固,肾失封藏,气机不利,三焦气化障碍,人体代谢产物不能有效排出,致使湿浊邪气留于体内,阻滞气机,气不行血,而致血瘀,久而致脏腑功能衰败。CKD状态下肠源性尿毒素可视为浊毒、痰瘀,病因脾脏功能受损,不能运化水湿痰浊而致,此类病理因素滞留体内,又加重脏腑功能紊乱。故应用中医思维来理解肠道微生态与CKD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1 整体观念:首先,从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上来谈。《黄帝内经》中记载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进行生活起居和精神情志调养,否则会出现相应病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