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信息对知觉选择中整体优先性的调控作用*
局部,效应,1引言,2实验一:整体,局部任务的控制实验-社会突显信息作为反应目标,1方法,1.1被试,1.2实验材料,1.3实验流程,2实验结果,3实验二:社会突显信息干扰整体优先性效应分散注意任务(DividedA
刘明慧 张 明 隋 洁(1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长春 130024)
(2苏州大学心理学系,苏州 215123) (3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84)
1 引言
自我相关信息由于其具有社会学以及进化理论上的重要意义,自我加工机制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自从“鸡尾酒会效应”(Moray,1959)提出以来,大量相关研究证实,个体普遍反映出自我加工优势,即与他人相比,自我相关信息(例如,自我名字,自我面孔)可以被快速加工(Keenan et al.,1999;Keyes&Brady,2010;Ma&Han,2010;Sui,Zhu,& Han,2006;Tong&Nakayama,1999)。另一个方面,自我相关信息能自动吸引个体更多的注意(Arnell,Shapiro,&Sorensen,1999;Brédart,Delchambre,&Laureys,2006;Gronau,Cohen,&Ben-Shakhar,2003;Moray,1959;Pannese&Hirsch,2010;Wolford&Morrison,1980)。这种自我突显效应也表现在记忆水平上,个体对参照自我编码的信息记忆成绩好于参照他人和语义编码的信息(Cunningham,Turk,Macdonald,&Neil Macrae,2008;Rogers,Kuiper,&Kirker,1977;Symons&Johnson,1997)。另外,自我相关信息也能够调控基本感知加工,与他人加工相比,降低刺激对比度很少影响自我图形的感受性(Sui,He,&Humphreys,2012)。这种行为水平上的自我加工优势得到神经水平研究的支持,脑成像研究表明自我加工具有独特的神经基础。例如,与语义加工和他人参照评估相比,自我参照评估增强大脑内侧前额叶的活动(Craik et al.,1999;Kelley et al.,2002;Northoff et al.,2006),自我面孔加工与大脑右侧额下回和额中回密切相关等等(Sui,Chechlacz,&Humphreys,2012;Sui&Han,2007)。
Sui,Liu,Wang和 Han(2009)以及 Sui和He等人(2012)的研究发展了自我连接学习范式,让被试把中性几何图形与不同人建立联系,如三角形代表朋友,圆形代表陌生人,方形代表自我,指导语后,被试完成图形-标签匹配任务。实验结果表明个体能立即赋予中性几何图形以社会意义,对自我相关图形加工的既快又好,这种效应不受上下文和任务难度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40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