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语音辨别能力个体差异来源: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波幅,母语,1问题与目的,2方法,1被试,2实验材料,3实验程序,4脑电记录与ERP数据分析,3结果与分析,1母语语音的辨别,2跨语系语言的语音辨别,3一般声音(复合音)的辨别,4讨论,6结论
范若琳 莫 雷 徐贵平 钟伟芳 周 莹 杨 力(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2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
1 问题与目的
在学习一门新语言的过程中, 人们常常发现最后且最难的一个挑战发生在语音掌握上, 有些人即使很早就接触外语甚至在外语环境中待了很长时间, 还是很难区分某些语音。这种二语语音辨别不足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兴趣, 他们试图找到这不足的来源。前人研究对于二语(L2)语音辨别中存在的这种个人差异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长期以来, 研究者们基本认为, 二语语音辨别的个体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对一般声音感知能力的差异(Golestani,Molko, Dehaene, LeBihan, & Pallier, 2007; Golestani,Paus, & Zatorre, 2002; Golestani & Zatorre, 2004),而新近研究证据则提出, 这种差异不是源于个体对于一般声音的感知差异, 而只是源于个体对语音的感知差异(Díaz, Baus, Escera, Costa, & Sebastián-Gallés, 2008)。
早期探索个体声音加工能力对于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母语语音习得方面, 研究者发现,个体对于语音的加工与对于其中所包含的声音特征的加工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为了很好的理解语音信息, 就必须提取和分析镶嵌在语音中的声音信息,如频率、音长等这些声音信息特征都会影响语音的识别和加工。并且发现对非语音声音(包括时间特征和声谱特征)的探测、辨别和整合能力对于加工语音中的声音特征会起到重要影响。也就是说, 语音中包含着各种的声音信息, 能不能很有效的分析这些声音特征会直接影响该语音的识别。主要的支持证据来自于对婴儿语言习得的研究(Jusczyk et al.,1992; Telkemeyer et al., 2009)和对阅读障碍儿童的语音缺陷的研究(Tallal, Miller, & Fitch, 1993;Wright et al., 1997)。
首先, 从婴儿的语言习得角度来看, 研究发现在婴儿期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声音的辨别加工能力的高低也能影响, 甚至可以预测语言的获得和发展(Espy, Molfese, Molfese, & Modglin, 2004; Maurer,Bucher, Brem, & Brandeis, 2003; Meng et al., 2005;Molfese, 200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4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