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形状的知觉相似性对视觉隐喻加工的影响
一致性,类别,1前言,2实验1,1研究方法,1.1被试,1.2实验材料及评定,1.3实验设计,1.4实验程序,2实验结果与分析,2.1反应时,2.2“正确”反应率,3讨论,3实验2,4实验3,2.1语音起始时间,2.2
胡学平 孙继民 曹 蕊 姚温青 王美珠(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兰州 730070)
1 前言
视觉隐喻(visual metaphor)一直是众多研究者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Carroll, 1994; Carroll, 1996;Cozijn, Maes, & Schilperoord, 2010; Grady, 1998;Kennedy, 1982; Ortiz, 2011; Phillips & McQuarrie,2004; Serig, 2006; van Weelden, Maes, Schilperoord,& Swerts, 2012)。首次提到视觉隐喻这一说法可追溯到1927年的Eikhenbaum将电影隐喻定义为言语隐喻的视觉转换(Eikhenbaum, 1982; Kennedy, 1982;Ortiz, 2011)。视觉隐喻可以定义为类似于语言隐喻,它通过类比两个可能完全不同的图像来表明一个物体像另一个物体(Lagerwerf, van Hooijdonk, &Korenberg, 2012; Phillips, 2000)。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 在视觉隐喻中涉及到物体的对比。
物体对比在涉及物体相似性认知任务中是一个必要的过程(Keil, 1992; Rosch, Mervis, Gray,Johnson, & Boyes-Braem, 1976; Tversky, 1977; van Weelden, Maes, Schilperoord, & Cozijn, 2011)。生活中当我们提及某一物体, 比如丝瓜, 在无法有效提取其名称时, 我们会用这样的对比方式来告诉他人,如:和黄瓜一样长长的, 绿色的, 可烹饪的一种瓜类。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物体对比, 通过形状、颜色及用途进行相关提取。我们发现, 个体倾向于用知觉相似的物体进行类似的比较, 而知觉相似则由大小、形状、空间方位及颜色等产生(Schilperoord, Maes, & Ferdinandusse, 2009)。即使我们不认识一个物体时, 我们也会用知觉相似性进行识别并分类(Smith & Heise, 1992)。在物体对比过程中, 我们多以同一类别的物体识别为主。但当二者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时, 我们是否会将其作为同一类别?一些研究认为, 在一定情境下, 个体会倾向于将不同类属的物体归为同一类别, 这时就产生了一个特设类别(Ad hoc category) (Barsalou, 1983,1991, 2010; van Weelden, Maes, Schilperoord, &Swerts, 201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808 字符。